《商界》记者专访水晶坊董事长曾勇
水晶坊展厅一角
水晶坊展厅饰品琳琅满目
“水晶坊”借力“水井坊”
尽管有了店铺,但是,一切并没有顺风顺水。
1999年4月的一个晚上,因曾勇店铺里商品被小偷洗劫一空,直接损失达5万多元。这场劫难意味着曾勇3年的辛苦创业成果付诸东流。对于一个白手起家、靠点点滴滴累积的农家少年来说,这种打击让人一时难以承受。
但这次致命的打击并没有让这个农村娃泄气,反正更加坚定了曾勇出人头地的信念。在朋友的帮助下,他很快再次站立起来。
通过一段时间对市场的调查,曾勇将时尚女性群体作为自己的目标消费者,且选择了当时淹没在玉石中不被商家和顾客看好的水晶。以水晶产品为主打,只做专业产品,力求填补市场的空白,避免贪大求全。
曾勇说:水晶跟普通砂子是“同出娘胎”的一种物质。当二氧化硅结晶完美时就是水晶;二氧化硅胶化脱水后就是玛瑙;二氧化硅含水的胶体凝固后就成为蛋白石;二氧化硅晶粒小于几微米时,就组成玉髓、燧石、次生石英岩。
更重要的是,不同水晶所代表的意义,比如无色水晶:代表纯洁、无私。能提升人的 灵气,驱除杂念。而紫色水晶:代表浪漫、姻缘。黄色水晶:代表财富、鸿运。 等等。
同时,曾勇给自己的店取了正式的名字——水晶坊。曾勇告诉《商界》记者,之所以取名“水晶坊”,是由于当时没本钱做广告,就想到了中国赫赫有名的酒业“水井坊”。希望借力“水井坊”的知名度来让大家记住“水晶坊”。
说干就干!2001年初,曾勇在长沙中国城四楼租了一个十来平米的小单间,墙上面挂满了水晶饰品。一张办公桌、一台电话、两三个员工如此而已他就开始了新一轮的创业历程。
凭着对产品的了解,他在开店卖产品的同时开始自己加工、编织一些水晶项链和手链。为了更好的推销产品,曾勇背着一个大包,手里拿着样品挨门挨店去推销。因为没经验,产品款式不够新颖,包装不够漂亮,所以他总是满怀激情出去,而又满心失望的归来。一次次被拒绝后,曾勇想出了一绝招:找人代销,卖了再给钱。他从长沙出发,之后,他的足迹遍布了整个大西南,去了重庆的綦江、万州,成都,昆明……
功夫不负有心人,曾勇的诚心终于打动了几位跟他一样想创一番事业的年轻人。终于,第一家外省连锁店在成都武侯祠开业了,紧接着又在重庆綦江开了第二家水晶坊店,此时,水晶坊连锁经营模式初见雏形,规范的货架设计、终端形象,企业LOGO设计也相继导入。
损失百万砍断批发赚钱路
就在曾勇开拓大西南市场期间,他发现另外一条赚钱路子——产品批发。
2002,曾勇用赚来的第一个50万注册了长沙市水晶坊珠宝商贸有限公司。此时,水晶坊在全国已有了连锁专卖店30多家。
时间来到2003年,这一年对全国人民来说异常紧张,“非典”来袭,全国人民躲在家里不敢出门。水晶坊迎来首次危机。
公司所有业务员全部回到长沙,大家聚集在一个屋子里愁眉不展,眼看着刚步入正轨的生意又可能出现下滑情况,曾勇心里比任何人都着急。
也正是在这个紧急时刻,曾勇还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砍掉已经成形的批发业务。
当时批发生意异常红火,全国很多地方的大批发商不断找曾勇进货,最高峰时,甚至出现卖断货的情况。
为什么要砍?
“因为批发永远无法做品牌,永远无法顾及加盟商的利益。要做大做强就要壮士断腕。”曾勇说。
事实证明,曾勇的决策是多么英明。如果继续“批发+连锁”两条腿走路,自然就没有今天800多家连锁店的欣欣向荣,自然也没有今天水晶坊——中国水晶饰品珠宝连锁第一品牌的荣光。
“顾问式”销售专家颠覆传统
逐渐利用网络平台,注重网上推广;砍掉批发,只做加盟;制定营销政策,确定首次进货标准;对包装进行改版设计……通过2003年一系列的“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改革,2004年,水晶坊公司买下长沙市杨家山南栋15楼和16楼,办公场地增至1000多平米。
2004年12月,水晶坊在武汉获得了中国“十大创业金奖”,专卖店发展到500多家。
2008年,水晶坊更是击败众多实力雄厚的水晶饰品企业,在2008-2009年中国水晶饰品市场发展研究报告中,荣膺2008国内十大水晶饰品品牌榜首。
加盟商迅猛发展,为让每位加盟商利益最大化,曾勇制定三大政策:
第一, 保证每个县城只开一家水晶坊,实行县级城市独家代理制。
第二, 每个地级市也只能有几家。
第三, 在2010年的时候,给每家加盟店店拍一段视频广告,赠送一台电脑,建立网络销售渠道。
可就在这其中,曾勇发现一个严重问题,虽然开店初期,公司总部对每位加盟商做了定期培训,但店面开业后,很多加盟商并不是该店的老板,真正的老板则是店长和店员。所以后期对店面真正老板的培训力度不够,“这也是很多中国连锁企业,连得起,锁不住的关键问题所在。”曾勇如实说到。
所以,曾勇大胆决定,要把店员培养成专家级的人才。第一,要让店员学会鉴定产品。第二,要清楚的把产品优势介绍给消费者。要让顾客购买产品欲望不光停留在基本的漂亮层面,而是让顾客通过购买水晶饰品来满足自身某一阶段需求。
这样做就能逐步摒弃传统销售模式,让所有店员变成“顾问式”销售专家。
目前,我国生产水晶饰品的企业有上千多家,其中规模主要是小型企业为主。随着市场对水晶饰品需求量的不断增加,行业未来发展前景相当可观。
虽有着可观的前景,但世人皆知,水晶玉石饰品的原材料都是不可再生资源。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水晶饰品企业的发展,也造成了目前行业中没有巨无霸企业的现状。
有着独特而敏锐商业嗅觉的曾勇深知这一点,所以从一开始接触玉石生意,他就习惯性的到处寻找玉石矿山,2009年7月,曾勇在四川理县通化乡投资2000万,进行玉石水晶矿山开采。同时,他还积极寻找到湖南周边的矿山资源。大量矿石资源保证了不断生产水晶饰品上游原材料的供应。
上游原材料供应有保障,市场需求如此之大。为打造中国水晶第一坊,曾勇实现两手抓;一是请高僧法师开光;二是引起核心技术,真正打造“灵性水晶,真石魅力”。
灵性水晶,真石魅力,曾勇更是做到颠覆性的创新——请几十位当地高僧或是法师到店里为每件产品开光,充分挖掘出水晶的“灵性”。
“广结佛缘,就是广结财源”,在采访中,曾勇多次提到这句话,由此体现了曾勇心中对佛得信仰。而记者从挂在水晶坊市场部办公室墙上的,曾勇与各地高僧,法师的合影也能体会到。同时水晶坊从05年开始,每年的2月19、6月19、9月19等日子,都会带产品出去请法师开光,一些佛道吉日,也会请好几十位高僧法师到店里来为产品开光。这样就会让客户真正感受到产品的灵性,让客户体会到水晶坊产品的附加值。
在技术上,曾勇花200多万引进“拼石技术”,组建生产车间。所谓拼石技术,就是把不同材质和不同颜色的玉石、水晶等拼接成各种款式的饰品。能主题鲜明的表达该饰品的寓意。
该项技术目前在国内大规模珠宝饰品加工企业中属于独有。
曾勇告诉《商界》记者,水晶坊每年都会推出自己的主打产品。 2011年,水晶坊则会根据十二生肖,结合牛年太岁,推出个人的守护神。此款产品的推出,拼石技术则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年内打造中国水晶第一坊
走到今天,曾勇的平民化,大众化中国连锁做大做强了。但问及以后的规划,曾勇淡然一笑说:“继续创业,争取五年内上市”。
如果说10年前,曾勇创业主要是改变生活;那么,10年后,曾勇想的则已经是从生活梦想到事业梦想的跨越。他要为公司近百名员工创业,为所有加盟商继续创业。所以,曾勇把新建的水晶坊大楼上写着“水晶坊创业集团”。
曾勇谈到,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他要通过网络推广,帮助每位加盟商把水晶坊店发展为当地最好的水晶饰品店,同时帮每位加盟商拍个人的创业故事短片,对做得好的加盟商进行推广,并提拔为公司省区代表。
而水晶坊未来十年的目标是,要保证全国60%的地方有水晶坊的店,整体规模将达到到1万家以上,而销售团队也会变成万人的直销团队。从而把水晶坊真正变成中国水晶第一坊,届时,所有加盟商便成为上市后水晶坊的原始股东。
曾勇告诉记者,这样做不为别的,只为一颗感恩的心。曾勇一直牢牢记住三个字“天、师、孝”,客户是“天”,优秀员工当成“师”,离开公司的经销商是“孝”。记住这三个字,就好比记住他的座右铭一样:用“感恩的心做人;用爱心做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