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一個浩大的題目啊,我自己寫出來都覺得好像在“癡人說夢”,但我已經想了許久,就是想著寫這么一篇文章,表達我所思所想,於是,就豁出去寫吧,這篇文章像是關於結合比昂《從經驗中學習》和我的體會而成的讀後感吧。但我讀書有個毛病,只記住意思並理解,卻沒有登記下來具體說法和頁碼,所以這是我的演繹聯想版吧。
首先說思考的定義,從百度的解讀是這樣說的:“思考是思維的一種探索活動,思考力則是在思維過程中產生的一種具有積極性和創造性的作用力。在物理學上,力具有三個基本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思考力同樣也離不開三個基本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
也就是說思考這是一項活動,而且是有目標性的工作。但是,我想說的思考,是關於大腦的思維,還要包括的重點是一個人的體驗,也就是對自己的感覺的反思。這個思考,對於很多哲學家來說,他們所最擅長的就是理性的理解與分析,但不一定具有的是對自己內部世界的反思和理解,並重新建構。
而對於心理學家可能會有著更多的體驗與辨析。在比昂所說的“想法”、“思考”、“思想”是如何區分呢?首先說想法,你可以想象一下,你每天想法有多少?在比昂的框架中,想法是指內心湧動出來的一個念,卻未經思考,但我們會在心裏回蕩的東西,但有時讓我們無法想的通,始終軸的那個點,也可以說在我們的心裏那就是個想法,ta無法被思考。
思考,是我們內心可以開始加工的過程了,比如大腦思維如何運用心智化來理解這個“想法”,我們的內心開始如何勇敢面對那個曾經無法碰觸的“內心壁壘”。對於“思想”就更有趣了,這是在我們運用思考的能力,將曾經無法思考的想法,可以思考,並且將思考出來的東西用抽象化的方式去理解,也就是不需要困在無法被理解的“想法”中。這就是三者發展的區別。
這個過程,我想也可以將它對應上禪修的過程,我曾經在正念的課上碰到了一個很有修行的師傅,我請教過他,問:“在您平時生活中如何修行呢,碰到想不開的事情怎么辦?”
這位師傅回答我:“我也會碰上想不開的事情啊,比如我在某件事上覺得對方在為難我,我就會開始想:這件事究竟引起了我何種情緒,為何會有呢?它會引起我的情緒是否是因為我原來的內心世界對什么情緒有抗拒的感覺呢?一來二去,我就逐漸理解了自己那個時刻的感覺,生氣的感覺就逐漸淡化了。”
我們可以看到,師傅的這個過程,也在實踐著思考的過程就是在反思,停留,並可以用抽象的思考來理解一件事情所帶來的影響。這個思考,是一個可以面對的過程,而可以發生,恰恰是我們內心有力量,有關系的支持可以發生發展了。有時,因為我們執著進去而無法讓思考發生。有的人說“為何我反複想,就是想不開呢?這也是在思考啊!”
提供由:
鄭州白癜風醫院哪家好鄭州治療牛皮癬醫院
http://npx.lczjc.net鄭州白癜風醫院wapyyk.39.net/zz3/zhuanke/f9ac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