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naqin - 2016/7/26 15:14:00
“七里河自东向西穿过邢台市区,在邢台市区内河道很宽,并且成为景观河道,而河道出市到了大贤村东南边,从西向东南拐了一个弯,到村口大贤桥突然变窄,桥面宽4车道,下面有3个涵洞……” 这是7月23日,新京报对遭受洪水袭击造成巨大生命财产损失的邢台市大贤村的描述。其结果就是洪水安然穿过城市,出了城却肆虐了乡村。 这段实况叙述,就像一段隐喻,隐喻了当下中国真实的城乡关系:农村永远是最终的买单者。 不只是遭受如此巨大牺牲的邢台大贤村,我们通过搜集历史上相关的媒体报道,同样可以发现,但凡遇到洪涝灾害,在灾害中牺牲最大的,从来都是乡村! 为什么受伤害最大的,永远都是乡村? 中国的乡村,遇事牺牲最大,首先与乡村发展的现状有关。 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薄弱,能够掌握和影响的社会资源少;乡村居民受现代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在许多农村,受过一些教育的青壮年也外出打工),对于外界信息不敏感,甚至不乏愚昧的地方,比如,在干涸的河道边挖沙造房种植,破坏环境,不注意卫生,等等。 乡村的生产生活资料的质量(比如房子)也普遍较低,尤其在经济不发达地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普遍较低;乡村的公共服务设施匮乏…… 凡此种种,遇到突发自然灾害,乡村的损失自然会比其他地方更大,这是客观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