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玺—传说它是沿着地心到太阳的一道彩虹,沿途收集了彩虹所有的色彩...
这个自古的传说是因为没有任何一种宝石能够像碧玺一样拥有如此灿烂丰富的色彩,就像洒落在地上的彩虹...
碧玺是一种令人惊讶的宝石,它拥有任何你能想像的色彩,甚至包括黑色和白色!
正因为它如此丰富的色彩,
碧玺数百年来一直是珠宝爱好者的珍藏,其中尤已慈禧太后为最。 清代,
碧玺曾成为权力的象征,是一品和二品官员的顶戴花翎的材料之一,也用来制作他们佩戴的朝珠。特别是慈禧太后时代,
碧玺在中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独揽朝政的慈禧太后除了对翡翠、
钻石等倾情有加外,还对颜色丰富多彩、变幻万千的碧玺万分宠爱,是位十足的
碧玺迷。
清末大太监李莲英之侄李成武所著的《爱月轩笔记》记载了慈禧死后陪葬物品的情况:慈禧太后“脚蹬碧玺莲花,重三十六两八钱,估值七十五万两。
碧玺近年价极低,然是物大者难得。今若有此物,虽不值钱,亦将合七百元一两也。”这里慈禧太后脚蹬莲花,寓意是“步步生莲”,即使亡灵尽快进入西方乐土。此外,慈禧太后的金丝锦被也镶嵌有很多
碧玺。《爱月轩笔记》又有如下记载:“金丝锦被,制价八万四千两,镶八分珠一百粒、三分珠三百零四粒、一分珠五百粒、六厘珠一千二百粒、米珠一万零五百粒、红蓝宝石大块者约重四钱者十八、小块者六十七、紫母绿五分重者二块、
碧玺、白玉共二百零三块。略估珠值八十五万四千二百两,宝石约值四万二千两。”除了以上两件极品外,慈禧太后棺中还有很多其他碧玺首饰。据清朝内务府簿册所载,殓入棺中的碧玺首饰有:红碧玺朝珠、红碧玺手串、紫碧玺手串、红碧玺念珠、金镶红
碧玺正珠、红碧瑘抱头莲、绿玉镶红碧玺抱头莲、红
碧玺绿玉穿珠菊花、红碧玺镏子、红碧玺帽花。这些都是慈禧太后死后用来殓葬的碧玺饰品。
其实,作为
碧玺迷的慈禧太后,恐怕在活着时即已念叨着要在自己未来的墓葬中置入
碧玺首饰了。清朝皇宫档案《普陀峪金井安放帐》有这样的描述:慈禧太后建陵时的“穴”位就在慈禧棺椁下面的金井内,其中也存放有大量珍宝。自光绪五年(1879年)3月25日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10月15日,陵墓官员曾奉懿旨先后六次向金井中投放大量宝物,光碧玺类宝物就计有红碧玺镶子母绿别子一件、红
碧玺长寿佩一件、黄碧玺葡萄佩一件、红碧玺葫芦蝠佩一件、红
碧玺双喜佩一件和红碧玺佛头塔一件。
可见,无论生前还是死后,慈禧太后都是个十足的
碧玺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