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昂贵的天然
水晶手链也许只是价值几十元的仿
水晶;商家吹嘘的所谓"红色
水晶",其实是普通的石榴石--别让七彩
水晶"迷"了眼
随着
水晶饰品的兴起,
水晶消费近年也风生水起,然而高至几万元、低至几十元的价格以及繁复的种类、各不相同的品质,让许多消费者"雾里看花"。怎样让
水晶消费更"透明"?记者请省珠宝
玉石首饰鉴定中心主任王蓓为大家支招。
水晶三大类,你不可不知
王蓓告诉记者,目前市场上出售的
水晶分三大类:天然
水晶、合成
水晶和仿
水晶。其中前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天然形成。而仿
水晶即俗称的"
水晶玻璃",其价值相对来说最低。不过仿
水晶也不排除品质较好、价格相对较高的,像时下许多女孩子佩戴的奥地利品牌"施华洛世奇"首饰,就是用仿
水晶制作的。
消费者在购买
水晶饰品后开发票时一定要看清楚商品名,如果标明"
水晶",那么就等于商家承认出售的是天然
水晶。假如商家卖的是合成
水晶或仿
水晶,却在发票上标以"
水晶",消费者可以据此索赔。
“发晶”称呼不科学
记者近日来到武林路上的一家
水晶首饰店,装作要买
水晶手链,一位营业员立刻从柜台里拿出几串价格不等的
水晶手链,一一向记者介绍。记者注意到,在她介绍的
水晶种类里,多次提到"发晶",即在
水晶晶体中间有一些类似头发丝的杂质,据称有"发财"的含义。那么这"发晶"到底是不是
水晶呢?
据王蓓介绍,天然的
水晶常见的有六种颜色:无色透明的
水晶,浅至深紫色的紫晶,浅黄、中至深黄色的黄晶,浅至深褐色、棕色的烟晶,绿至黄绿色的绿
水晶,还有浅至中粉红的芙蓉石即俗称的粉晶。其余颜色的透明晶体,可能是人工合成
水晶,也可能根本就不是
水晶。那位营业员所提的"发晶",有可能是天然
水晶含杂质的,也有可能是人工加入杂质的,但不管怎样,"发晶"的称呼并不科学。
由于
水晶饰品近年来一直比较热销,有的商家甚至把石榴石、蓝黄玉等非
水晶类的矿石也当作
水晶来卖,其实这也是对消费者的一种欺诈。"她提醒消费者,在购买这类饰品时,一定要问清楚是否是
水晶,并在发票上予以注明。
5000元以上的
水晶饰品,商家须提供鉴定证书
王蓓提醒消费者,在购
水晶时,要货比三家,还有
水晶的颜色是否纯正、晶体是否纯净、工艺是否精美、体积大小如何,这些都是辨别
水晶好坏的参照。另据浙江省地方标准《珠宝
玉石饰品标识规定》,商家出售单件标价5000元以上的珠宝
玉石饰品时,必须出具由第三方且通过计量认证的检测机构所提供的鉴定证书,这也为消费者维权提供了一个有力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