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宝精品导购互动平台 投稿
         
1  /  1  页   1 跳转

婚爱珠宝

欢乐颂
头像
离线 组别:珠宝学童
20 个金币
积分240
帖子 80      精华:0
喜欢的明星:(无)
注册时间 2016-05-23
发表于 2016-09-06 16:14 显示全部


 编者按:
  紫绿玛瑙天生多俏色,其色游走如行云流水,仿若一幅工笔重彩,总能引人入胜,给玉雕师们带来了无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而当代玉雕艺术,对于这种宁静素雅、清新脱俗的玉石更是宠爱有加。几千年来,有着紫玉之称的紫绿玛瑙,与中国传统文化结下了深厚的情缘,完美地诠释了其天然之美与中国传统人文追求。而今,紫绿玛瑙之所以深受各地雕刻师和玉石爱好者的垂青,源于一个人,一个艺术创作者的偶然出现。
  ■策划: 曹滢谨 吴典鸿
  ■采写: 悦心拍记者 吴典鸿
  ■摄影: 悦心拍记者 韩梦迪
  
  正文
  紫绿玛瑙,古称“紫玉”,质地油润,饱和浓艳,坚韧细腻,自古以来,一直是高档玉雕之首选。其色浓而不酱,艳而不妖,为九色之首,百玉之尊。
  由于紫绿玛瑙地处深山之中,开采难度大,风险相对较高,储量并低。因而雕刻出的工艺品极具收藏价值,价格一路攀升。在这背后,推动紫绿玛瑙走向市场的这个人正是孙国双大师,孙国双大师全面而系统地完成了对紫绿玛瑙历史文化体系的研究,对紫绿玛瑙历史的抢救和未来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称为:“紫绿玛瑙第一人”。
  十几年来,他不是一个单一的玉雕人,却做到了玉雕人该有的高度。他不是一个企业家,却做到了一个企业家该有的优秀。他不是史学家,却完成了一个史学家该做的抢救紫绿玛瑙文化的使命。他从不爱夸夸其谈,总能让人很快地平下心来与之倾心交谈。他不是一心只做艺术,但却是一名合格的艺术家。
  少年壮气当拏云桑榆之光易中轻
  1999年,孙国双以全国第三名的成绩,考上了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这背后付出了多少辛勤和汗水。
  自己对艺术的追求,出于对艺术的热爱,选择了油画系。孙国双是一个非常执着的人,大学期间,一直沉浸于绘画领域的研究,那时候最开心的是能心无旁骛地进行创作,用自己的画笔,去解读和构建自己所看到的这个世界。
  当时,中国艺术还不是一个产业,只是一个观念。艺术家、画家的生存状况十分尴尬,方向是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与理想更是相差甚远。当时北京有很多自发组织起来的民间艺术团体,都在困苦中追求、在抑郁中探索未来的出路。像当年的“颐和园画家村”以及后来的“宋庄”,在现在看来,都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和摸索。
  在这里面,大部分人的立场坚定,但偶尔也有动摇,动摇之后的坚定,往往会变成偏执。当时,大部分在京的艺术创作者都认为“苦”才是坚持艺术,好像艺术家天生就得过“苦”日子,从而形成了这种扭曲的价值观和生存现状。深知其中的冷暖,孙国双有意的避免这种状态,想走一条不同的艺术路。
  
  2002年,世界艺术博览会在京举行,孙国双的油画作品《女人体》被评选入围,并被保利画廊收藏,成交价虽然只有当时的五千,但对于还在读大三的孙国双,已经是个不小的数字,相当于一个民工一年的收入。在当时的学院里,十年间都没有大学生售出过一件绘画作品,而孙国双是第一个,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当保利画廊把钱交到自己手上并拿走作品的那一刻,自己的心里却五味杂陈,有种自己家的孩子被人抱走的失落,因为每件作品都是用心创作,就像自己的孩子,难以割舍。毕业之后,生活不稳定,经常会搬家。看着自己一堆的作品在搬家的过程中老是受到各种磕碰、损坏,自己的心里总会有莫名其妙的沉痛。渐渐地,孙国双许下愿望,以后绝不靠卖画赚钱,要把绘画作为自己私享的精神空间。
  
  后来,在谈到自己的艺术创作的时候,孙国双坦言,自己创作有两种心境,准确来讲,是两种状态:
  第一种是才华型,让才华肆意流淌,挥洒不尽,随意地发散,没有束缚、没有劳累。
  第二种是严肃型,很严肃地自我剖析或是对世界解读,重新解构自我,解读、传达、构建一个哲学体系,是一种与社会、与世界、与时空的交流。此时的创作有一种使命感,能体会我们每一代人接手一个世界的分量。
  偷闲入味三杯酒偶入玉海不诸流
  2003年毕业后,孙国双在北京中关村杂志社担任美术总监。期间,做过《瑞丽》《昕薇》美编,前后做了两年,也开过工作室。参与了《谁动了我的奶酪》《羊皮卷》《给加西亚写的一封信》等作品的策划和编辑,那些年,他总有使不完的精力。那些年,出版界逐渐陷入商品化的风气,出版“快餐”逐渐让孙国双觉得很不适应,不知道自己在与文化层面渐行渐远的出版界还能待多久。
  2004年,带着一种解脱,他终止了和出版商的业务合作,离开北京,到了杭州,在西湖边住了下来。这一住就是三个月。三个月里,他思考了很多,放佛有什么东西在召唤着他,使他牵肠挂肚,他要做点什么。
  从杭州回来后,孙国双在北京三环的大钟寺里寻了一个门面,开始一段市隐生活。大钟寺是明代著名的古寺,是明朝政治家、谋略家、文学家刘伯温所设计建造。北京三环路很嘈杂,但一进大门,马上回感受到一种出奇的宁静。杂陈的五味和波澜的性情,总能在这里得到抚平。
  
  在大钟寺的那段亦商亦隐的日子里,有他早年收藏的瓷器、古董家具、绘画作品等相随相伴。但更多的时间,他把自己珍藏在这个独立的环境,得以更多的思考。闲暇时偶发诗情作些小画,喝喝茶。早上起床,吃罢豆浆油条,到店里一壶茶,啜饮到中午;中午两块枣糕,下午又一壶茶,直到西窗霞色;晚上寺庙后边小酒馆,四两二锅头……如是,听晨钟暮鼓,看落日惊鸿,他在大钟寺独享了两年的写意时光。
  大钟寺的隔壁,是北京有名的“爱家收藏市场”,他经常去转转,孙国双认为当下的玉雕工艺味儿太强,人为的、刻意的、制造的成分太过了,玉石本身是无辜的,这一点让他感到很遗憾,开始萌生了自己动手改造玉件的想法。
  于是,在尘土飞扬和火光四射之间,孙国双开始了他的玉雕之路。当时,他还没有接触过玉雕工具,还不懂得用水,在“硝烟弥漫”间,一件和田白玉被他完胜改造,并且竟然还被友人如奉至宝,高价收藏。
  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之间,孙国双踏上了玉雕之路。在这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孙国双都喜欢把门闩上,把自己关在屋里做玉雕,怡然自乐。其实,自己做玉雕,就是在玩。在三尺陋室,孙国双潜入了一片玉海,他像一条初入大海的鱼,畅游其中,乐此不疲。
  有诗为叙:
  梅雨季节天转凉,
  书生琢玉在厢房。
  妙手偶得牧之款,
  千秋过后比子刚。
  
  孙国双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接触玉石,并且成为玉雕大师,也许,有些人与玉石的缘分是天生注定的。
  孙国双开始购买原石,按照自己的思想,对其进行设计。起初,试图通过协作完成加工,但事与愿违,通过民间玉匠做出来的成品,往往与最初的设计和构想大相径庭,有时候甚至会满拧。沟通的过程也非常吃力,信息不对称,创意和造型无法得到落实。逐渐地,孙国双亲自动手的时候越来越多,玉雕技艺也在潜移默化中日渐精湛。
  2005年,孙国双在玉都镇平石佛寺创立了“牧之堂”,在玉雕之路上,如鱼得水,和田玉籽料、白玉、碧玉、墨玉等各个色种皆有广泛和出色的表现。学院派的扎实功底、与深厚和广博的艺术修养,是孙国双在玉雕创作上得天独厚的条件。
  紫绿玛瑙出秦岭,才郎琢玉在镇平
  几年前,孙国双接触到了紫绿玛瑙,紫绿玛瑙是道教圣物,加上它的玉质油润,深沉华丽,色彩变化丰富,孙国双不由自主地便爱上了她,从此开始了紫绿玛瑙的玉雕创作,一发不可收拾,“根本停不下来”。
  “夏后以玄贝,周人以紫石,後世或金钱、刀布。”紫绿玛瑙有着五千年的浩瀚历史,是中华传统玉石文化的基祖。相传紫绿玛瑙是太上老君身上的真气所化,“屑琼蕊以朝餐,必性命之可度”,“随真人兮翱翔,食元气兮长存。”古人皆认为服用紫玉,能够吸取太上老君遗存下的紫气精华,长生不老。
  孙国双开始研究紫绿玛瑙历史文化,查阅了海量的文献资料,花了整整三年半的时间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信息中,全面系统地完成了对紫绿玛瑙历史文化体系的研究,梳理了紫绿玛瑙的历史文化脉络。孙国双对紫绿玛瑙历史的抢救和未来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是公认的“紫绿玛瑙第一人”。
  
  孙国双对紫绿玛瑙历史文化体系的发掘,弥和了中华玉文化发展历史上几个大的断层,发现了紫绿玛瑙绝矿期与其他玉种繁荣期相交替的历史现象,解释了中国古代“食玉之风”的起由、发展和断续。确认了紫绿玛瑙与其他玉种在上下五千年当中的主从和互补关系。解决了中华玉文化历史研究上的的段代问题。
  2013年,孙国双开启了牧之堂的系统化运营,牧之堂逐步走上了正轨,仅紫绿玛瑙成品的年营业额就达一千二百万元,成为紫绿玛瑙行业的领军企业。
  在谈到创作的时候,孙国双告诉悦心拍小编我,“用心去创作出来的作品,也会进入到别人的心里。”,做玉雕创作,不能盲从市场需求,牧之堂一直站在创作的角度,创造需求,引领需求,为社会创造真正的价值。
  
  玉,是文化载体、精神载体,玉雕创作,要重内涵。玉雕创作的形式美离不开创作主题与玉石质感和色彩结合。在雕刻上,强调以扎实的造型理解升华而成的抽象美感,不提倡华而不实的伪形式主义。无论是具象写实,还是抽象写意,都要本着道法自然的真理用心营造,而非貌似神离、虫篆之技的欺世之举。“中国是礼玉之邦,玉是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的伴侣和见证。不管是紫玉(紫绿玛瑙),还是与紫玉绝矿期交替繁荣的和田玉,都是华夏文明繁衍和发展的生动见证。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更要担负起时代所赋予的玉石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使命。我等生逢其时,责无旁贷”,孙国双大师如是道。
  
  牧之堂从不迎合市场做东西,只创作自己想要的、想做的东西,不受市场干扰,坚持走原创之路。发端于内心地创作,立足自己,尊重“自我”。孙国双大师认为,“自我”是高于主观之上的一个客观世界。创作,如果不是以尊重“自我”、发乎内心为基础,那么失去的不仅仅一个本体的的自我,而是失去了整个的世界。
  其实,做玉雕如同做人,孙国双大师一直是一个始终如一的人,始终坚持“自我”,无论是做事,还是做人,又或者是创作,就像他说的那样,每一天都是“自我”的一个延续。
  推心置腹话千秋,敢为人先论短长
  专访的尾声,在悦心拍小编的一再请求赐教下,孙国双老师以心换心地对玉石这个行业说了一些大实话,在此与大家共享。
  目前,整个玉雕行业十分浮躁,克服浮躁的办法就是“不浮躁”,孙国双大师直抒胸臆,语出惊人,让小编十分敬佩。孙国双大师继续道:
  第一,从业人员组成成分,起着决定性作用。镇平有30万人从事玉器行业,其中直接进行玉雕加工的的人数有16万人,如果这16万人中有10万人不浮躁,那么这个行业就不浮躁;如果其中有10万人浮躁,那么整个行业就会浮躁。石佛寺玉器市场的繁荣期,大部分人是为利所驱,“放下锄头,拿起磨头”加入到玉雕大军之中,所以浮躁是一种必然,无法避免。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所谓的不景气的市场表象,如失业,不开张等,那只是市场理性选择的一个结果。原来的行业问题自始存在,只是当下才浮出水面而已。大家没有必要去烦恼这个问题,这只是让不健康变成健康的一个过程而已。行业和市场健康,才会给有真才华、有正能量、有使命感的人提供更多施展的空间。
  
  第二,靠个人、企业,扭转不了市场的优胜劣汰,改变不了人们对价值的取舍。人们的价值观越来越理性化、正常化,对价值的认知越来越健康。与此同时,我们也改变不了人们为利驱使的思想和观念、重塑不了他们的人生,所以我们对这部分人的现状无能为力。不可能的事情,也不用去争取,努力做好自己就行,这是最根本的办法。
  第三,优胜略汰是我们必须尊重自然法则。牧之堂是务实的团队,不断地加强自我,巩固本位,不迷失,不盲从,始终保持清醒。牧之堂一直在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和学习环境,把一个生产型的队伍变成一个学习型的队伍,把产品变成作品,把企业变成事业。
  第四,一直以来,行业间欠缺互补性资源,玉雕群体除了闭门造车,并无他法。后期,随着不同领域人才的介入,各企业的不同发展,这种资源互补性会越来越强,可互补性的资源也会越来越多,这就为未来的玉雕行业的转型和发展奠定基础。玉雕行业现在需要、将来也一定会形成一个集团化的模式,高质高效的运转。
  后记:紫绿玛瑙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在今天,紫绿玛瑙能够被及时抢救性挖掘,再度风靡,在中国传统文化与礼俗之中,演绎着特殊的角色,发挥着其他种类的玉器不能替代的作用,我们要感谢这个人,孙国双大师。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孙国双大师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紫绿玛瑙创作上,耕耘玉田,创出精品,与大家分享。
  牧之堂孙国双紫绿玛瑙作品:
  
  
  
  孙国双履历:
  孙国双,河北唐山人,现为牧之堂玉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1999.加入美术家协会
  2001.中国艺术博览会,作品被保利画廊收藏
  2001.全国获奖美术作品博览会,作品被收藏
  2002.油画《传统汉装少女》收录《中国高等美术院校美术作品年鉴》
  2003.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
  2003.《中关村》杂志美编
  2003.《社会观察》漫画主笔
  2004.成立天下图文工作室,策划出版和参与出版图书数十本
  服务合作媒体:《瑞丽》杂志、《时尚-健康》杂志、《中关村》杂志、《社会观察》杂志、哈尔滨出版社、知己图书公司、诚智图书公司、春风文艺出版社、《幼儿画报》、佩诺文化公司、新华网、中国糖业烟酒总公司。
  2006.杨澜《澜》杂志专访《中国插画新势力》
  2006.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青年之声——访青年画家孙国双》
  2005-2008.主持晋a画室,为各大美术院校培养出全国名列前5名的上百名人才。
  2007.中国书画研究院艺术委员会委员
  2008.个人资助太原市6名贫困学子共10万元,助其完成学业。
  2012.为洛南玛瑙石正式定名“紫绿玛瑙”,开始全面开发其历史、文化和市场价值。
  2015.开始对紫绿玛瑙进行初步推广,初步形成全国性的紫绿玛瑙市场。
  2015.参加中国宝玉石协会全国《玉华杯》,获得铜奖一枚、优秀作品奖二枚;
  2015.参加上海宝玉石协会《玉龙奖》,获得银奖二枚、铜奖一枚,优秀作品奖二枚;
  2015.参加中国宝玉石协会《玉星奖》,获得最佳工艺奖一枚、优秀作品奖一枚;
  2015.参加中国轻工部《百花奖》,获得银奖一枚;
  2015.参加中国宝玉石协会《天工奖》,获得优秀作品奖;
  2015.全面系统地完成了紫绿玛瑙理论体系建设,对其历史和未来的发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2015.由于对紫绿玛瑙的卓越贡献,被玉雕行业评价为“紫绿教父”、“紫绿玛瑙第一人”。
  2016.参加中国宝玉石协会《玉华奖》,获得银奖、铜奖
  2016.参加上海全国玉雕《玉龙奖》,获得最佳工艺奖、最佳创意奖、银奖;
  2016.参加扬州全国玉雕《玉缘奖》,获得银奖;
  2016.参加重庆《九龙奖》,获得银奖。
1  /  1  页   1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