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宝精品导购互动平台
投稿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婚爱
奢华
美钻
翠玉
腕表
秀搭
时尚
收藏
黄金
彩宝
专题
美图
精品
行情
品赏会
品牌
文化
珠宝店
新闻
设计师
珠宝人物
设计
珠宝展
艺术珠宝
珠宝说
晒宝
工具箱
问答
珠宝论坛
高级珠宝
“珍珠之邦”——中国
珠宝品牌
婚爱珠宝
时尚首饰
高级珠宝
藏宝秘密
我爱黄金
我爱钻石
我爱翡翠
我爱彩宝
我爱珍珠
珠宝腕表
珠宝约会吧
珠宝展览
珠宝设计
每周鉴宝
晒宝广场
潮流搭配
珠宝情缘
精英生活
宝友前台
珠宝消费圈
活动专区
珠宝广告
1
/ 1 页
1
跳转
页
高级珠宝
jiamei667
组别:珠宝新生儿
20 个金币
积分
3
帖子
1
精华:0
喜欢的明星:
(无)
注册时间
2011-05-03
我的宝盒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收藏
|
大
中
小
1F
发表于 2011-05-03 11:51
显示全部
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说,中国都可以当之无愧地称为 “
珍珠
之邦 ” 。
珍珠
的历史与
文化中国
的
珍珠
史始写于 6000 年前的大禹时代。据《海史 · 后记》记载,公元前约 4000 年,中国传说中五帝之一的大禹定 “ 南海鱼草、珠玑大贝 ” 为贡品。根据大禹的生活区域分析,当时的南海应该在今天的江南地区,珠玑与诸暨谐音,今天的
珍珠
之乡诸暨,或许就可能是文字记载中最早的产珠区。
据《尚书?禹贡》载云:“珠贡,惟土五色,羽畎夏翟,峄阳孤桐,泗滨浮磬,淮夷嫔珠,暨鱼。”其中的嫔,即蚌之别名。
此后的一千余年中,有关
珍珠
的记载更是不绝于经传,留传后世的《诗经》、《山海经》、《尔雅》、《管子》、《周易》等,都有对
珍珠
的描述。
据《格致镜原?妆台记》记载,周文王曾用
珍珠
装饰发髻,这至少说明,中国人用
珍珠
作装饰的有记载历史可远溯至周朝初始。
自秦汉以来,
珍珠
饰品更是迅速普及,帝王将相、达官贵人无不以
珍珠
装饰为荣,于是捕珠业开始兴起,许多渔人甚至以捕珠为生。汉朝开始区分采珠区,将
珍珠
产区分为南北两地。北地以东北的牡丹江、混同江、镜泊湖等地的淡水珠为代表,史称北珠,南地以广西合浦地区北部湾海域所产的海水珠为代表,史称南珠。
北珠史话
北珠为淡水珠,主要产于中国东北的吉林、黑龙江一带淡水河流中。清朝康熙年间,常熟人徐兰曾征战于吉林、黑龙江等地,亲眼看到北珠的开采盛况,著有《塞上六歌》,并在《采珠序》中写道:“岭南北海所产
珍珠
,皆不及北珠之色如淡金者名贵。”
徐兰所说的北珠,由于人们的滥采而最终灭绝。但在大清帝国之前,北珠一直是历代王朝的专享贡品。北珠一度盛产于东北三省,以松花江、嫩江、爱珲河等水域所产的质量最佳。再就是牡丹江,由于珠多物美,历来就有“
珍珠
河”的美誉。
北珠的采珠史可追溯至后汉,几乎和《后汉书》上所载的“合浦珠还”同一时间。早在三国时期,人们即知美珠多出于夫余国,夫余国即东北。辽时小国铁离曾用
珍珠
、貂皮等物品和辽国易货贸易。此后的渤海国,也以
珍珠
向汉室朝贡。到北宋神宗熙宁年间,“朝贵已重尚之,谓之北珠”。据《梵天庐丛录》记载:“牡丹江上游,宁安城南,其余巨流中皆有之”。
北珠颗粒硕大,颜色鹅黄,鲜丽圆润,晶莹夺目,“实远胜岭南北海之产物”,因而备受皇室赏爱。
北珠的采撷史到清朝达到鼎盛。东北是满人的故乡,北珠作为故乡宝珠备受达官贵人的青睐。为满足供应,皇室特别设置了专门机构——珠轩——对采珠进行管理。珠轩在产地设珠柜,负责对
珍珠
进行管理与收购。珠柜在行政上隶属当地最高行政长官,业务上直接受命于珠轩。
清朝曾在吉林的乌拉设衙门,置官员专司捕珠业。每年四至九月,总管便派人沿松花江流域捕蚌。水深时,捕蚌者用大杆插入水底,抱杆而下,取蚌出水后,在采珠官监督下,剥开贝壳验看有否
珍珠
,往往是百蚌不能获一,由此可见采珠之难,
珍珠
之珍贵。
对所采之珠,要在采珠官员的监督下包装密封,由总管和驻军首领共同挑选,颗粒大者进献朝廷,颗粒小者弃之江河,任何人不得私自留存。朝廷对采到大珠者给予奖赏,奖赏往往是按照珠的成色赏以绸缎布匹,或折算成银两。如果是有罪之人,可以减免刑罚。吉林长官往往将捕珠之事直接向朝廷奏报,四月,上折奏报的是捕珠者已经启程,九月上折奏所的则是捕获
珍珠
的数目。清廷往往将这些得之不易的北珠按照大小镶缀在各级王公将官的顶戴上,珠之大小、多少即代表其地位品级的高低。
“大地沆瀣清渊沦,光涵玑斗潜效珍。”北珠的地位之隆,我们大约可以从乾隆皇帝的上述诗句中看到。
南珠史话
南珠为海水珠,历史上盛产于广西合浦县的北部湾海域。这里风浪较小,且流水相激,咸、淡适中,水质上好,水温适宜,特别适宜珠母贝的繁衍。古时有白龙、杨梅、青婴、平江、断望、乌泥、珠沙等七大珠池。
合浦
珍珠
历代受到皇室的重视,岁岁向皇室进贡。在汉代,合浦有数千人以采珠为生,史称“珠民”。《后汉书?孟尝传》曾记载一个“合浦珠还”的传奇,其故事的真实性我们可以质疑,但我们无可质疑的是其所反映的合浦当时的采珠业的繁荣程度。
晋太康三年(218年),为确保皇室的珠宝供应,晋武帝特别下诏,派兵守护廉州珠池,严令庶民不得自行入海采珠。一应采珠事宜,须由官府统一部署。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采珠鼎盛期。明朝历代皇帝均有采珠令,仅明弘治12年,即采珠28000两。由于年年开采,到嘉靖5年,因为珠贝少而稚嫩,珠民采不到珠,多有饥饿而死的。当时巡抚都
御史林富上疏《乞罢采珠疏》,疏中说道:“嘉靖5年采珠之役,死者万计,而得珠仅80两,天下谓以人易珠,恐今日虽以人易珠,亦不可得。”
珍珠
的历史与文化以后历代合浦珠池都为皇室的重点管辖之地。明嘉靖年间在合浦县白龙村建立了
珍珠
城。目前,故宫博物院里陈列的
珍珠
,大多都是合浦出产的。
历代滥采使南珠损失惨重,南珠资源终于在清朝后期枯竭了。
jiamei667 最后编辑于 2011-05-03 11:52:13
TOP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1
/ 1 页
1
跳转
页
最近访问...
高级珠宝
论坛跳转...
七彩珠宝馆
珠宝品牌
婚爱珠宝
时尚首饰
高级珠宝
藏宝秘密
我爱黄金
我爱钻石
我爱翡翠
我爱彩宝
我爱珍珠
珠宝腕表
珠宝约会吧
珠宝展览
珠宝设计
每周鉴宝
晒宝广场
潮流搭配
珠宝情缘
精英生活
宝友前台
珠宝消费圈
活动专区
珠宝广告
请求加他/她为好友
须通过的验证才能加他/她为好友
给他/她的附加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版权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人才招聘
珠宝之家网
粤ICP备2020113497号
Copyright © 2011 525z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518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