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宝精品导购互动平台 投稿
         
1  /  1  页   1 跳转

精英生活

银员外
头像
离线 组别:珠宝学童
823.7 个金币
积分280
帖子 122      精华:1
喜欢的明星:自己
注册时间 2010-04-01
发表于 2010-04-15 16:45 显示全部


跟着唐诗去旅行,亲历山水,让唐诗牵引我们梦回唐朝——唐诗因旅行而更加绚烂,旅游因唐诗而更加神圣。只有亲身经历了唐诗山水的大美和大赏,才能体味唐诗何以经久不衰的真谛。  每一个读过唐诗和正在阅读唐诗的人,都会有上路的冲动。现在就跟着我们出发吧。
  我梦过、我来过、我见过、我实现过——让我们从唐诗开始。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阳关
  阳关位于敦煌市西南70公里的南湖乡西侧,为汉武帝“列四郡,据两关”的两关之一,是丝绸之路上通往西域南道的门户。
  自汉武帝“列四郡,据两关”以来,阳关和玉门关一南一北,成为沿丝绸之路西出敦煌,进入西域和两大边陲要塞,阳关是通西域南道的必经关卡。
  中国的边塞古关中,知名度最高的要数阳关、玉门关了。唐代诗人、画家、音乐家王维在咸阳送别好友元二出使安西时,别情依依,动情地写下了一道传世不朽的《送元二使西安》:“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中国的边塞古关

  阳关与玉门关同期建于汉元封四年(前107年)左右,曾设都尉管理军务。从汉至唐,一直是丝路南道上的必经关隘。历史的久远使关城烽燧少有遗存。阳关故址何在?史书的记载为我们留下了弥足的珍贵资料。《元和郡县志》载阳关,在县(寿昌县)西六里。以居玉门关之南,故曰阳关。本汉置也,渭之南道,西趣鄯善、莎车。后魏尝于此置阳关县,周废。“巴黎藏敦煌石室写本《沙州地志》载:阳关,东西二十步,南北二十七步。右在(寿昌)县西十里,今见毁坏,基址见存。西通石城、于阗等南路。以在玉门关南,号曰:”阳关“(注:古人以山南水北为阳)。可见唐时阳关已毁,仅存基址。古寿昌城在今敦煌市南湖乡北工村附近,阳关在寿昌故城西6里,或10里处,当指约数而言。专家考证,阳关故址就在今南湖乡西面叫”古董滩的流沙地带。
  出敦煌市西南行75公里路程即可到达阳关故址:“古董滩”。1943年向达先生在这里考察时写道:“今南湖西北隅有地名古董滩,流沙壅塞,而版筑遗迹以及陶片遍地皆是,且时得古器物如玉器、陶片、古钱之属,其时代自汉以迄唐宋皆具,古董滩遗迹迤逦而北以迄于南湖北面龙首山人俗名红山口下,南北可三四里,东西流沙湮没,广阔不甚可考。”1972年酒泉地区文物普查队于古董道西14道沙渠后,发现大量版筑墙基遗址,经试掘、测量,房屋排列整齐清晰,面积上万平方米,附近有继续宽厚的城堡垣基。阳关故址当位于此处。古代阳关向北至玉门关一线有70公里的长城相连,每隔数十里即有烽燧墩台,阳关附近亦有十几座烽燧。尤以古董滩北侧墩墩山顶上的烽燧最大,地势最高,保存比较完整,烽燧周围有半人高的铁栏围护。

阳关古塞

  阳关古塞何以建在这片荒漠之中?考古学家研究发现,阳关占有“一夫当关,万人莫开”之险要地势。附近在古代又水源充足,渥洼池和西土沟是最大的独立水源,至少在三四千年前,这里就已成绿洲盆地,有发达的火烧沟文化;汉唐时期,阳关军士即借以此水而生息,西土沟平时上游干涸,下游有泉水汇成水溪北流,时有山洪暴发。洪峰过后,沟岸纷纷塌落,河闲加宽,大量泥沙顺流而下,遂在下游沉积。泥沙在西北风吹扬搬运下,形成条条沙垄,阳关古城遂逐渐被水毁沙埋。
  多数人都是先从唐代诗人王维一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中首次知晓阳关的大名,而一曲如泣如诉的《阳关三叠》更使阳关成为了绝域荒凉的代名词。
  阳关海市蜃楼奇景
  阳关故址在敦煌市城西的古董滩上。古城关东为农田,远处有寿昌城废址,三面沙丘,沙梁环抱,流沙茫茫,一望无际,北面有一汉代烽燧,保存完好。东为红山口,西有南北直向的深沟。
  现在古阳关已被流沙掩埋了,新修了阳关博物馆。但从古董滩向西翻越几道山梁,仍能看到阳关的遗址,与脚腕一样高低的墙基隐约可辨,碎瓦破砖已散落遍地,只能令人发思古之幽情,望遗址生感慨。

敦煌戈壁

  我们在戈壁中间笔直的公路上有缘得见敦煌的又一奇观———海市蜃楼。听说在敦煌到阳关、玉门关的公路上最容易见到波涛澎湃的“海水”、高大的“山川”、整齐的“建筑”、错落有致的“城市”。这些景致在晴朗炎热的天气若隐若现,蔚为壮观。
  开始我们并没有注意,也根本不知道能够轻易地见到传说中的海市蜃楼。当时正是正午12:30分,我们的车子坏了,司机正在修车。我冒着酷热走下车,打着太阳伞故作安慰地站在戈壁滩上,心里清楚这样的直晒不论是阳伞还是防晒油都无济于事,但也只好听天由命罢了。
  就在这时,我看见了我从没有看见过的景象。

戈壁中的长廊

  公路两边仿佛腾空起了两道海浪,虚无缥缈,变幻莫测,宛如仙境,还可以见到好像是建筑物似的东东在浪里出没。我以为我眼花,使劲摇了摇头,定睛再看,仍然是升腾的几道波澜。我骤然醒悟,我看见了海市蜃楼。
  后来我查询了有关的科学资料,知道海市蜃楼实际上是地球上物体反射的光经过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也就是光学幻景。大多数海市蜃楼形成的气象条件取决于气温的反常分布。
  夏季沙漠中烈日当头,沙土被晒得灼热,温度上升快,沙土附近的下层空气温度上升高,而上层空气的温度仍然很低,这就形成了气温的反常分布,由于热胀冷缩,接近沙土的下层热空气密度小,而上层冷空气密度大,当远处较高物体反射出来的光,从上层较密空气进入下层较疏空气时被不断折射,其入射角逐渐增大,增大到等于临界角时发生全反射,这时候人要是逆着反射光线看去,就会看到蜃景。
1  /  1  页   1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