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元阳的时候,每日徜徉于雾中的小镇,这里的冬天总是见不到阳光,四周的梯田在雾气中时隐时现。元阳在哀牢山的最深处,周围的村寨里都是祖居于此的哈尼人,他们偶尔会到镇上置办些东西,然后回到梯田深处,继续他们宁静的生活。 每天镇上的商铺旁,都会聚集着不少前来赶集的哈尼人,这里有家首饰铺,是哈尼女孩最喜欢光顾的地方。比起滇南的其他少数民族,哈尼人的穿着比较素雅,他们喜欢藏青色的衣裤,而银饰也就成为了女孩们身上最亮丽的装饰。
首饰铺的老板是四川人,他到元阳已经十几年了,这些年来他就靠银器生意供两个孩子在上海读书,日子久了,他也有了不少哈尼族的朋友。老板说对于汉人来讲,这些银饰不过是普通的服装点缀,但在云南的少数民族眼中,它孕含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历史上,银子主要被当作流通货币,但滇南山区长期处于自给自足的封闭状态,商品流通较少,因此哈尼人把银子打造成饰品,当作家庭财富的象征。 [table] | |
直到今天,哈尼族女人们仍然保持着传统,她们最喜欢用银币做 首饰,这也是银器店最常见的生意。每天开张后,老板都会收到几十枚银币,根据客人的要求,他或是把它们打成纽扣,或是镶上链子,作成项链。据说这些银饰的排列方式,是哈尼人有意模仿梯田的层叠起伏,而银器上的螃蟹、蚌、水车花等图案,也反映了这个山地民族对“水”的崇拜。 在历史上,云南的银饰确实有名,据说在清朝康熙年间,这里的银厂有19家之多,课银税额长期居于全国首位。而沈从文先生在他的《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中,也曾有过描述:妇女们最高兴的事情,就是城乡第一流的银匠带来了各种新样首饰,选平敞地搭个小小布棚,展开全部场面,就地开业,煮、炸、锤、钻、吹、镀、嵌、接,显得十分热闹。今天的元阳镇上,经常能找到清代或民国时的老银饰,哈尼人把这些祖传宝贝拿到店里打磨光亮,岁月铅华,也无法掩盖它们的光彩。 曾有位哈尼老人送我一枚古董戒指,拿来一看,竟是用1924年的法郎硬币铸成。闭上眼,我的思绪便被牵回到过去百年间的滇南风云,个旧锡矿、红河航运、滇越铁路,再加上中法战争和近代西南的跌宕起伏,这枚硬币怎能不让人心潮澎湃?硬币的主人是谁?探险家、传教士、旅行者或是商人?硬币又是如何漂洋过海,从法兰西的铸币厂,来到哈尼人的首饰匣中? 很喜欢这种感觉,在真实的当地人的生活中,在不经意间,发现一件东西,而它背后,竟隐隐展现出文明的交融。旅行中的故事就是这样出人意料,带给你情不自禁的畅想和遐思。 更多相关内容:[table] 银饰 哈尼姑娘的最爱彝族银首饰、银器的广泛使用云南阿昌族银饰制作工艺五万两白银建银楼 不如给全县人民发红包清洗保养金银珠宝玉器首饰妙方苗族银饰:用白银写的诗银质古董餐具的怀旧风情巧夺天工的金银细工第二届中国玉器百花银奖的“玉之饕餮”简析别出心裁的符号 贵州少数民族银饰
lxshyct 最后编辑于 2009-12-15 10:03: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