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宝精品导购互动平台 投稿
         
1  /  1  页   1 跳转

我爱翡翠

jewelsky
头像
离线 组别:珠宝新生儿
20 个金币
积分18
帖子 6      精华:0
喜欢的明星:(无)
注册时间 2009-12-01
发表于 2009-12-02 19:27 显示全部


翡翠自面世以来,就以其温润的外表,完美的品质征服了世人。中国人对翡翠玉石的喜爱,并不仅是近年来的消费趋势所致,更重要的是中国人自古就有深深的“玉文化”情节。致密坚硬,温润晶莹,美丽耐久玉石,被古人赋予了人格化的魅力,认为其有“仁、义、智、勇、洁”等品德,这极大地丰富了玉文化的内涵,使得其历史源远流长。


翡翠的发展史


早在汉朝许慎编著的中国最早的字典《说文解字》中,就有了“翡翠”一词,“翡,赤羽雀也;翠,青羽雀也”,是指一种鸟。后来人们用“翡翠”表述这种色彩艳丽的宝石。据史料记载,明初时期在云南省腾冲县就发现了翡翠,但由于当时商贸的发展十分缓慢,明代至清前期,翡翠的产出及交易量都极少;产缅甸玉的缅北地区多崇山峻岭,道路险恶,加之当地的土著民族尚未开化,对外族采取“防范自闭”的措施,使最先进入玉石产地探矿寻宝的先人们收获甚少。这从出土的文物以及国家和民间的珍藏来看,明代到清前期的翡翠饰物及佩


件极少,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乾隆年间,随着中缅贸易的发展,翡翠开始传入中国。由于乾隆皇帝对玉有着特殊的爱好,大量的翡翠进入皇亲国戚阶层,翡翠业迅速兴旺起来,逐渐流入中国上层社会。乾嘉时期摆设用的山子、朝珠、搬指等大多都是翡翠制品,其产地在云南的腾冲、大理、昆明一带,这一时期的器物是清代翡翠制品的精华,在全国古翠制品中占有重要地位。到了清末,翡翠受到慈禧太后的特别偏爱,其身价陡然上升。慈禧所佩戴的首饰,以及所使用的杯、盘、碗、盒等餐具几乎全部都是翡翠制品。据记载,在慈禧的殉葬品中,有两个翡翠西瓜,绿皮红瓤,黑子白丝,价值估计相当500 万两白银;4个玻璃种翡翠甜瓜,形象神似,价值估计相当600 万两白银;1 件翡翠荷叶,叶上布满绿筋,价值估计相当285万两白银;2棵翡翠白菜,菜心上有两只满绿的蝈蝈,绿叶旁有两只黄色的马蜂,均为一块玉料制成,形象生动逼真,价值估计相当1000 万两白银。另外还有许多翠簪、翠镯等首饰。后因慈禧墓被盗,致使这批翡翠珍宝大量流入国外。清宫旧藏翡翠品种也相当丰富,主要集中于陈设、器皿、佩饰、文玩四大类中。随后至民国初年,爱好翡翠的风气日渐兴盛,玉石贸易量急剧上升。从史料及这些史实中可以看出,到了清代,特别是清末,翡翠在中国玉文化及玉石贸易中已占有重要的地位。


玉器的诞生


翡翠的原石,行内称为“赌石”。由于其原石表层有一层风化皮壳的遮挡,即使是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人们也没有一种仪器能穿透皮壳,看清块体内部翡翠的优劣。因此在交易中,人们除了根据所见的特征进行判断外,往往需要凭借自己的胆识和运气赌其内部的好坏,于是有了“赌石”的概念。即便是经验老道的行家,也没有必胜的把握,俗话说“神仙难断寸玉”。这更增添了“赌石”的神秘感和诱惑力。



当翡翠被加工为成品,神秘感退去后,吸引人们的便是其本身的无穷魅力。翡翠的质地与颜色的差别可导致其价值相差数百甚至上千倍。翡翠制品的评价因素一般由种分、颜色和工艺(业内俗称一种、二色、三工夫)决定,不仅要“有种有色”,还需具备精湛的工艺。尤其对于翡翠玉器,正如古人所说“玉不琢,不成器”。“玉文化”的精髓就在此,在美玉的基础上,经过人们鬼斧神工的雕琢,使之成为饱含民族心血和智慧的玉器,具有无限的魅力和珍贵的历史艺术价值。


翡翠文化将会随着珠宝业的快速发展延续和深入,它不仅为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们所传承,还将凭借“玉石之王”的美誉在世界各地绽放光彩。
1  /  1  页   1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