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宝精品导购互动平台 投稿
         
1  /  1  页   1 跳转

我爱翡翠

meimeiguai
头像
离线 组别:珠宝小明星
1461.95 个金币
积分5225
帖子 1795      精华:24
喜欢的明星:诺拉 琼斯
注册时间 2008-10-15
发表于 2009-06-24 00:50 显示全部


翡翠珠链及其挂坠(2004年苏富比香港上拍))翡翠圆环挂坠(佳士得香港2004年11月上拍)翡翠被再次发现和应用时正处于玉文化高度发展的后期,和田子玉开采了三四千年,蕴藏日趋减少。西域向中央朝廷采取进贡的方式将和田玉输往内地,因其产量不足,便以次充好,或开采原玉以增加产量,但仍不敷应用。内地开发岫玉、独山玉、茅山石等地方玉料供应市场。在内地玉料日趋短缺的条件下,翡翠便得以进入东部沿海地区各大城市。但翡翠自勐拱产地运入腾越、大理、昆明以至被广大汉族士绅接受认可再到喜爱佩用,似也经历了一个很长的时间。首先,汉族知识阶层受到和田玉玉文化熏陶,爱和田玉如命,成了和田玉癖,所以看到新来的翡翠便以和田玉与之相比较,往往采取排斥的态度。徐霞客作为一位出身江南的知识分子游历到云南永昌时,看到市场上的翡翠称作“翠生石”,低和田玉一等,故不称玉而称石。徐霞客游云南时已是崇祯十二年(1639年),他对翡翠的看法尚且时加贬低,其前文人的态度则可想而知。

翠生石分为两种

一种是“白多而间有翠点,而翠色鲜艳,逾于常石”。当地生产者因其少翠而丢弃不用,偶尔也用此石抵挡上司取索。徐霞客反而喜欢其翠,因其白地鲜明,翠绿也特别明显,而取用以制二印池。

另一种“纯翠者”是通身满绿的翠玉,这一块翠玉也是他的朋友潘生因不看好白地翠点的翠生石而将此纯翠送给他。潘生以为此翠为妙品,而徐霞客看了之后反而认为它黯然无光。他喜爱白地翠,并不喜爱满绿的纯翠。这种爱好与当地文人是截然相反的。这只是个人爱好问题,并无是非可言,但是在不同爱好下面却隐藏着和田玉玉文化底蕴厚薄、接触翡翠时间长短及其理解深浅等内在因素。徐、潘二人对同一翠料的美有着截然不同的感受和评价。徐霞客从外地来到云南乍一看到两种翡翠,就喜欢白地翠点的质白者,“以其白质而显”,其深层的原因则是根深蒂固的重和田白玉、羊脂白玉的审美观起了作用。明末文人士大夫重白玉和黄玉,其下为甘青、碧玉、墨玉、红玉,最后是绿玉,碧色和绿色排在第三和第七(明高濂:《遵生八笺·燕闲清赏笺·论古玉器》页482页,巴蜀书社,1988年)。徐氏欣赏白色质地的翠也正是明末文人玉料审美的一般趋势。但是云南本地文人、商人却重纯绿的翠玉,称其为“妙品”,而鄙视白质翠玉为“无用”,与徐氏对翡翠的看法迥然有别。因潘生与翠生石常年接触,有了真切的体会,发现了翠玉美的所在,加以又能深刻地理解,所以摆脱了和田玉审美传统的束缚而形成云南人的翡翠审美观。

清代内廷乾嘉时期有永昌碧玉、云石、滇玉、永昌玉、云南玉、云产石、翡翠、云玉、翠玉等多种名称,有可能是不同名称分别代表了翡翠的不同品种,也不排除同一种翡翠有着几种不同的称呼。联系清宫旧藏翡翠器来看,确实也只有两种与徐霞客分类相似。同时,这些名目繁多的称呼反映了翡翠进入内廷后的几十年间皇帝与内务府官吏在认识上的纷纭情况,其名称最终还是统一于翡翠和云玉上。翡翠包括白质和纯绿者两种,而云玉即单指白质者,可知云南人重视纯翠,舍白质者不用。经历了百余年,到了晚清,翡翠在内廷及城市方为广大士庶所接受,在玉器市场上方能占有份额,并由小到大最终占据了优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翡翠经其固有的美征服了全国广大士庶群众之心。所以,在此我们有条件联系古今说法来讨论翡翠美。
1  /  1  页   1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