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不是临时打折,而是直接调低零售价。LV中国内地29个专卖店今年以来集体在原有价格基础上悄然下调2%-7%,降价涉及包括手表、珠宝、成衣、包以及鞋子在内的LV所有产品。据悉,一向标榜“不打折、只涨不降”的LV,此次是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后的首次降价,中国香港、澳门则不在降价之列。
号称绝不打折、只会涨价从不降价的LV降价,对奢侈品行业来说,无疑是一枚深水炸弹。虽说2%至7%的调价幅度不大,范围却很广。而其他诸多奢侈品也纷纷调整了2009年秋冬的新货售价。从6月份上新货伊始,Ferragamo、Gucci、Fendi、Dior、Celine等一线品牌均有不同程度的打折促销。不少品牌已开始选择特卖场等不同方法降低门槛。
而去年底,奢侈品行业还乐观地说,奢侈品处于时尚产业链最高端,带给消费者的社会学意义永远不会变,经济学原理对它不起作用。法国高级定制时装品牌克里斯汀?拉夸(ChristianLacroix)还欣喜地说,他们的高级定制2008年比上一年增加了40%,而今年5月28日,他宣布这个品牌申请破产保护。但在奢侈品消费显得低迷的同时,2009年以来,各奢侈品牌在中国进入新一轮增资、拓展和扩张。除LVMH大肆扩张之外,5月底,美国奢侈品牌Coach宣布,未来5年内港、澳、内地的店铺将从25个增加到80个。7月,Gucci将要在上海开家新店,这是它在中国的第28家专营店。如果各品牌的目标能够顺利实现,那么世界奢侈品协会的预言也将成真:5年后,中国奢侈品市场将达到全球奢侈品消费额的顶峰。
那么,奢侈品牌是该放下身段,实行“民主化”以实现消费群体的拓展,还是保持其高端形象将奢侈进行到底?奢侈品的纷纷调价是种短期行为还是品牌的重新定位?经济危机中奢侈品的目标顾客有哪些变化或调整?哪部分群体是奢侈品应该关注的?中外奢侈品消费中中国有何特殊性,应该怎样把握?……
LV们:在降价中寻找中国市场的希望
肖明超/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副总经理
制造与消费者的距离,让消费者对其充满梦想一直是奢侈品行业营销的不二法则,而LV等大牌时尚奢侈品也一直以不降价作为其制胜的法宝之一。但是,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LV却带头做出了降价举动,如果结合到当前的全球经济危机和中国消费市场的现状,反映的是大牌奢侈品面对中国消费市场的“无奈”与“希望”。
降价之“殇”
之所以说“无奈”,是因为降价对于像LV这样的奢侈品来说是一个比较糟糕的做法,但是面对中国消费市场的潜力,却不得不降价。LV们降价并不是一个值得称赞的做法,理由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方面,降价有“自毁身段”之嫌。奢侈品通过身价来确定其市场定位是基本的原则,较高的价位是品牌定位的一个标志和符号,是在告诉消费者,我只为那些能够买得起我的人服务,制造与消费者的距离,从而激发消费者对于拥有昂贵的奢侈品的稀缺的渴望。因此,如果一款奢侈品推出后不久就开始降价,会让之前购买产品的顾客感觉受到了伤害和愚弄,认为自己买了不值的产品,对这个品牌的印象也会变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