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篇2008年一个家居装饰网站对设计师的访谈。标题是:设计师自我包装之困,给大家分享下:一、心态问题正如设计业内盛行的“混搭风”,当前设计师中也呈现出一股“混搭潮”。 有的身着T恤,还配上条大裤衩,有的身着西装打领带,一身正装,还有的穿着高档Armarni,休闲中不失品味……在各式各样的设计师活动中,记者总是能看到这样有意思的风景。 “风景影像折射出的是设计师形象意识的参差不齐。”上海全筑建设企业集团副总裁蒋惠霆向记者感慨道,“设计师确实比以前更注重自己形象了,但整个状况还是比较混乱。” 的确,近年来设计师的“自我形象包装”越来越得到重视和关注,在设计师中也分化出了不少像高文安这样的“明星设计师”。然而,设计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自我形象打造和娱乐明星,体育明星的包装又有所不同,他们面临着来自社会多方面的“压力”和“困惑”。 今年6月,某知名杂志社主办的一场设计师论坛活动 段亮/摄 思想之困 本土设计师集体低调一提到“自我包装”这个词,记者采访的本土设计师几乎无一例外本能的“排斥”和“反对”。 “不应该用包装设计师这种提法,而应当说是打造自己的品牌形象。”同济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规划学院一位教授一提到“包装”这个词就变得特别敏感起来。 持这样态度的不只他一个。记者采访了上海几大著名建筑设计集团和室内设计公司的设计总监,他们都不约而同的反对用“包装”这个词来与设计师对接。 而他们所持的理由也是惊人的一致:“没有实力是无法包装的,顶多只能算是打造自己的品牌和形象”。在他们的眼中,包装带有太浓的商业色彩,或者说是没有实力的人才去“包装”。 其实早在2年前,深圳新锐设计师曾培鑫就做了一个“设计师的自我宣传与包装”的课题,提出设计师应当注重自我包装,当时就在业界引起了一阵轩然大波,遭到不少非议和质疑。一时间,“包装”这个词成了个“烫手山芋”。2年过去了,这种状况还在延续。 相比之下,国外和港台设计师却坦然得多。 “事实上,设计师的包装宣传是指用自己的实力和成绩来体现自己,让大家知道自己的成果和特长在哪里。而现在内地很多设计师也许还认为包装是没有实力的吹嘘,所以才会对这个词如此敏感。”意大利知名设计师Gatti对记者说。 上海博华展览公司旗下专门举办设计活动的公关公司负责人告诉家天下网记者,每次做活动时,请国外设计师似乎更好请,只要没有时间冲突,基本一请就到,相比之下,而内地设计师却更扭扭捏捏,总是要问什么主题,什么人参加,有的甚至还说不想做宣传。 香港设计之父高文安则在演讲时曾公开与所有人分享“我是如何包装设计自己”,“老实说,我非常重视‘公众人物’这个角色。做了公众人物后,你说的话、发表的观点才会对别人形成一定的影响力。现在我享受我的知名度。并不是说有了知名度可以换来什么,我希望通过由别人关注我,关注我的理念而带动关注设计行业,关注自己的国家、民族的文化。”
mark 最后编辑于 2010-08-30 22:2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