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玉器不是一两篇文章能说清楚的,它依靠你的经验和阅历,但并不是说初学者买玉器就无从下手,如果初学者选择玉器从最直观的、最实在的地方出手也是可以买到性价比很好的玉器的。 下面就送我的经验之谈: 首先玉器要有眼缘,也就是说整体效果要符合买家的审美取向,如果玉质很好,但看起来雕工粗略或精雕细琢但看起来俗不可耐,像这样的东西我只会当做有缺陷的原料购买,其次给出自己的心理价位,在自己的定价范围内就买,否则放弃;然后向商家询价,询价的目的就是为了讨价还价;如何讨价还价对买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你可以从下面这些方面一点一点入手: 一、看料子质地,是特色料还是纯色料,特色料的作品要去挖干净、层次分明、过度自然,特色运用合理、巧妙;——如何找毛病,你会的。。。。。。。。 二、无论是特色料还是纯色料,质地是否细紧(看结构),是否纯净(棉、僵、裂、沁、脏、花、水线、杂质),光泽是否油润,视觉是否浑厚。——如果找不出这方面的毛病估计咱也买不起。 三、工艺是否精湛,不仅仅是精雕细刻,而是我们平时说的效果看起来比较活,有些作品雕工确实精细,但整体效果看起来比较死板。——这个全靠你的嘴了,如果真的效果很好,那就放弃这一条吧。 四、颜色:是羊脂白,白,青白,灰白、青灰还是青玉、青花或糖料、沁料——一般商家开始都会提一个档次,你就降一个档次无妨的。 五、如果卖家说是籽料的,那么皮、色、毛孔是否真。——如果没有把握就放弃,只要记住,这方面任何一点存疑,都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见,特别是没有皮子的籽料雕件现在也有一些,商家说是籽料,你可以故意装着保留自己的意见; 六、设计是否巧妙、题材是否喜欢以及物件大小等等;——最简单的还价方式就是:要再大(或小)一点就好了。 七、讨价还价是必须的,只要喜欢,抱着侥幸和学习的心理和卖家讨价一番,自己多少都会有点收获,而这一点新手往往担心自己说了外行话而不愿或者不敢和商家深讨,而放弃了自己学习和淘到宝贝的机会。 购买的途径----见我撰写的《新手藏玉的几个路径》一文; 总之,玉质优劣第一,艺术审美和整体效果第二,大小、色泽等等在后,产地及其他只是我讨价还价的武器,要用那些眼睛能看到,上手能摸出来的客观事实来说服自己,可以听卖家对玉件质地的介绍(那样才好找出问题砍价),但不要提高自己的心理价位,要看作品本身他表达的思想和玉质本身,而不是听卖家讲;因为我的心里价位不仅参考了市场,而且考虑了自己的经济能力,更出自我的审美取向;只是没有给商家一一说出来罢了。 最后,新手说到和田玉,总避不开产地这个问题,从初学到现在,经常听人说,俄料、青海料、韩料各种特性,比如发干、水透,死白、发闷、没有内涵,缺乏内敛感等等,总之与狭义和田玉有区别的都是和田玉的最好,而只要不是狭义和田玉就低一个档次,甚至一些人认为低几个档次,价格应该相差几倍,甚至10倍;可是你知道,现在中国玉雕大师早已上了三位数,产出不多的优质侠义和田玉料够不够他们用都是个未知数,所以市场动则几十万甚至百万的所谓“高货”,并不产自和田,大家心里也是有数的。 我先不说俄料、青海料、韩料也有极品,仅仅看看这些概念“发干、水透”还好理解,而“死白、发闷、内涵”这些东西一般人理解不了的,接触少的人根本无法把握,因为它就像个橡皮筋,可以随着个人的认识而上下随意拉动;以俄料为例,最初对它嗤之以鼻的人不在少数,乃至如今这种观点还在流行,但反观市场,他的价格有目共睹,它在高端市场占有率不断攀升,从最初不开箱按吨卖,(价格为新疆某矿的十分之一不到),到现在价格已高出同一矿价,而在行内现在有一个公开的秘密,就是且末、诺羌的料子冒充俄料卖,除去概念和炒作等等其他因素,对于个人来说,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才最具实际意义。看看俄料在别人的鄙视声中一路飞奔,自己却在固步自封,失去了机会。 在淘玉过程中,艺术效果、玉质和价格决定我的选择,而不是产地;产地没有标准,全靠个人经验和阅历,什么是死白、发闷、内敛呢?有多少人能说清呢?会不会就是因为说不清楚而被别人利用了呢?自己把握不了的就容易被市场忽悠,而玉质优劣几乎很好判断,所以淘玉过程中,产地对我来说只是一个讨价还价的武器,而绝不是决定我是否购买的依据;我个人认为,作为收藏者和小玩家,应该明白“和田玉”是指质地、性状和有共同特征的玉种,我们玩玉玩的是玉件的质地和工艺,不是玩的产地名称。况且产地是推测的结果,而不是检测的结果,优良质地的和田碧玉不论哪产,终将都会被市场接受认可。 更多珠宝小常识,请登录饰界营销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