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
玉石收藏领域,新疆和田籽玉被公认为是最具升值潜力的品种,伴随其身价的暴增,也预示了某种“厄运”即将到来,在玉龙喀什河,过去依靠手工业采集和田玉的方式已经被大型挖掘机所取代,其资源开采也面临枯竭的危险;假沁色的带皮籽料泛滥,且造假手段更是“日新月异”,令收藏者防不胜防。
市场火造假狂识有方——和田玉籽料的前世今生
和田玉籽料,原矿藏在“万山之祖”的昆仑山深处,经历天地沧桑的变迁、风霜雨雪的侵蚀,一些
玉石破山而出,裸露于天地之间,后经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玉块崩落到山涧中,滚动在河道里,从而,使得有棱有角的山玉的磨圆度变好,也洗涤掉原有的围岩与瑕疵,呈卵石状,温润而泽,为最具生命力的美玉品种。
新疆和田籽玉产出稀少,而且品质优良。 “籽玉”的质地更为细腻、滋润、致密、坚硬,尤其它那一层天然沁色的外皮,色彩斑斓,令人赏心悦目难怪凡是爱玉、藏玉之人,都把“籽玉”视如珍宝,作为把玩和收藏的首选。
在新疆,出玉的河流有十几条,以大河为主。主要有叶尔羌河、喀拉喀什河和玉龙喀什河等,但在数量上还是以玉龙喀什河(白玉河)和喀拉喀什河(墨玉河)居多。在和田,最著名的采玉地点在玉龙喀什河的东岸,过去被称为胡麻地。
据说,玉龙喀什河在古时候是一个漫漫水沼,与西边并行的喀拉喀什河(墨玉河)汇合成和田河。和田最初有一半就是在这样一个自然形成的古河床西畔发展起来的。
不过,当地人不把这条产白玉的河叫玉龙喀什河,他们称它为“河坝子”。如今,这条“河坝子”已经成为和田当地一个热闹的地方。
此地多产羊脂玉,所以采玉人不少( 到了清代乾隆年间已有人在此采贡玉)。从夏、商、周到清末约4000年间,有文字记载的和田玉产量共计9968吨。
据历史文献史记载和出土的文物证明,和田玉至少在3000多年前就被人类捞采使用,并输入中原地区。《穆天子传》等古籍中,都有西王母献玉和昆仑山产玉的传说。《史记》中多处有昆仑之玉输入中原的记载,其中《大宛列传》中记载汉朝使节张骞的副使曾到和田“穷河源,河源出于阗,多
玉石,采来……”这大概是最早正史记载的采玉活动。
但是,关于采玉制度的记述,直到唐代以后才出现。
据《新五代史·四夷附录》记载:“于阗‘东日白玉河,西日绿玉河,又西日乌玉河’,三河皆有玉而色异,每岁秋水涸,国王捞玉于河,然后国人得捞玉。”后来的《宋史》皆沿袭了这一记载。大概与那种民夫入水捞玉、兵岸上击锣报告、官员登记的说法相去不会很远。
人们从中得知,古时候于阗采玉主要是从河中捞拣,而且国王与官吏有优先权,平民百姓只能等官方捞拣后才可以下河捞玉。
虽然清以前各代,采玉权一直控制在国王和官吏手中。他们是占有者,其特权体现在各个方面,但在历史上,却从未禁止平民百姓的自由捞采。因此,除了当地人在此捞玉,连中原民间也有结队前往和田采玉的人。
到了现代,在和田一带的专业拾玉者主要是维吾尔族男性中老年人。他们的家大都在玉龙喀什河岸附近的农村一带。夏秋洪水过后,采玉人便手持一把小镐头,终日沿着浅水滩慢慢行进,反复查看玉龙喀什河波浪的翻卷处。他们认为,如波浪白而大,其下必有美玉。
他们以在河坝中采玉为生。几年前,几十年前,他说他的父辈们也是挖玉的,这与其说是一种职业,不如说是一种宿命。一代又一代,一年又一年,将自己几乎全部的生活、感情沉淀于这条河的泥沙中。一个专业的拣玉人一般会有丰富的经验,很注意拾玉的地点和行进方向。他们找玉的地点一般都在河道内侧的河滩或阶地,河道由窄变宽的缓流处和河心沙石滩上方的外缘,这些地方都是水流的由急变缓处,在洪水过后都有利于
玉石的停留。而且,拾玉的方向最好是自上游向下游行进,以使目光与卵石倾斜面垂直,这样易于发现
玉石;但最主要的是要随太阳的方位而变换方向。一般要背向太阳,眼睛才不会受阳光的刺激而又能较清楚地断定卵石的光泽和颜色。
一个拣玉人必须有穿透波澜的能力,凭着天赋、直觉、经验……将目光直抵河流的底部,看清每一个狭窄缝隙的每一块石头。
2000年以来,由于市场交易量明显攀升,正预示了某种
厄运
即将到来。首先是,需求的剧增催生了在原产地无序开采的局面,使珍贵的和田仔玉面临资源枯竭的危险。
目前在北京、乌鲁木齐的北方城市的玉器收藏市场上最走俏的是新疆和田籽玉,现在,市场上,最好的每克能卖上万块钱。
在部分藏家看来,一些成品玉器反而不如原料更有收藏价值。
“
玉石市场上,最顶端的藏家,都在四处收集籽玉,因为仔玉更有升值的潜力。” 新疆和田玉交易中心的一位经营商家告诉记者。
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国大约有1000多万
玉石收藏者,其中有明确收藏概念的大约10万左右。近几年来一批有一定经济实力的爱好者投资于此,他们大多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了解玉的知识,要么专门购买籽玉,要么收集清末至现代的玉器,已成为
玉石交易市场上的主力。
在和田玉河一带,最功利也最见效果的是挖玉。一般普通老百姓挖玉没啥窍门,一把十字镐,一把铁锹就可以了,挖玉首先要选择好地方,挖一个直径为10—20米的大坑,采坑一般上下大小呈漏斗状。边挖边找玉,挖好的沙砾堆积在坑的周围。
阿布因玉暴富的代表人物之一。2002年,他无意间在河床里拾得一块和田玉,后经行家鉴定,这块和田玉属于品质上乘的羊脂玉,阿布随后以55万元的价格将玉转手,创造了当地一夜暴富的神话。
为了赚到更多的钱,2004年年初,阿布向相关部门申请了《采玉证》,并以每亩6000元的价格买下了玉龙喀什河10亩河床,雇用了70多个人昼夜不停地挖掘
玉石。但是命运并没有第二次眷顾他。
据介绍,玉龙喀什河长达80余公里的河床上聚集了不少收
玉石的老板,他们大多是当地人,其中95%是维吾尔族人。他们往往腋下夹着装有收
玉石资金的公文包,每天在河床周围逡巡,见到有人挖出
玉石就赶紧过去看成色、品相,经过讨价还价,最终一般会以低于市场20%至80%的价格成交,然后拿到
玉石市场上卖。这类老板是“一手收玉人”,在玉龙喀什河产的
玉石中,85%以上的
玉石都经过他们的手流向市场。
在2002年
玉石价格猛涨的时候,河床上曾出现过2000多台挖掘机同时作业的景象。眼下的玉龙喀什河河床沟壑纵横,犹如一场战争过后留下的弹坑,满目创痍,历经亿万年积累起来的厚达3至10米的古河床,被翻了个底朝天,翻拣过的卵石被遗弃在沟渠里,除了机器的轰鸣和拣玉人的身影,这里几乎看不见一丝其他生命的迹象。
与此同时,和田玉籽料价格暴涨令假货制造者兴奋不已,市场上假货横行到肆无忌惮的地步。现在市场上偶尔见到的所谓带有艳丽皮色的新疆和田玉籽料,真假难辨,而造假者手段高超,花样百出,有时竟令内行人也连呼上当。
——造假手段花样百出
和田仔玉历经数千年采集,已经日渐稀少。自然灿烂的皮色,是和田玉子料特有的特征,也是真货的标志。但假沁色的带皮子料近年非常多见,沁色多附着于表面,外表没有油分比较干涩,需要注意区分。目前市场上也有10元20元一块的玉,也有价值数千上万的,怎样分辨?上等的和田子玉滋润、有油脂感,捏在手中有温润的感觉。常言道 “
黄金有价玉无价”,由于上品的和田玉日趋稀少,每公斤可达数万至十几万元,而一般的青海白玉、俄罗斯白玉等一公斤才数千元,所以有人将此来混充和田玉。这些玉与和田玉的矿物质基本一致,但表面色泽较灰暗、不柔和,时间长久会更加黯淡的。
现如今,籽料的收藏各有不同,各有各的玩法:玩肉,追求纯净,细腻,油润,不偏色.不能太计较白度,要不就没的玩了;
玩皮,追求各种皮色包括各种浆,盘玩终日,欣赏变化,其乐无穷;
玩型,不管皮色,肉质.只追求料型完美.图型独特,少裂.图个盘摸舒服;
玩纹,要求表面的皮色,裂痕好看,最好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欣赏的时候产生一种美的愉悦感;
玩雕, 玉不凿不成器,料子质地形状皮色都一般 雕工好也是有玩头的;
玩心情;玩玉要有一个好的心情,不爽时,把玉拿出来一一把玩,顿时舒畅许多。就此,记者多方请教专家,他们为新疆和田玉籽料的收藏投资者提供了以下这些造假方法,和比较客观的鉴别方法,同时建议要多看多学,以免上当受骗。
据介绍,自然灿烂的皮色,是和田玉子料特有的特征,也是真货的标志。
这里所指的皮,是和田玉中的氧化亚铁经过长期浸泡等地质条件在和田玉籽料的外部形成的各种皮色。这种次生皮,其形状千姿百态,可以说没有一块相同,有云朵状,有弧线状、有的散点状等。和田籽玉有各种色皮,有枣红皮、虎皮、黑皮、洒金皮、秋梨皮、桂花皮等。和田玉籽料的皮色各异,有厚有薄,这同玉的质地、生成条件、年代的长短有关,那么什么样的皮色最好最美,如果从观赏和工艺角度看,一般薄厚在1毫米左右的红、黄色皮为佳。
由于大部分爱好者只会认皮色和白度,认为花几百、上千元就能购买高档的红皮、黄皮等籽料作品,这促使了假皮的泛滥。一般情况为,销售者会将自己用大理岩磨成的“白玉籽料”说是河里捡来的,用白色石英卵石冒充籽料的。
时下,更多的则是用山料或是其他玉种经行磨光上皮充当籽料进行销售,这些在市场上屡见不鲜。很多
玉石经销商为降低成本促进销售,在进货时不论真假只偏好满皮或是皮色好的玉雕品种,也助长了此类歪风的盛行。通常此类情况的折扣同样惊人,开价数千甚至上万的
玉石工艺品,如果是以山料或是其他玉种经行磨光上皮充当籽料的,有时一折就可成交,假皮籽玉,皮色多附着于表面,外表没有油分比较干涩,需要注意区分。
磨光料加假皮:第一眼就看到那颜色太不自然了。最多的是橘红色,这类料子基本没有汗毛孔。料子也透(青海料居多)。大多为磨光料上色,非和田玉。一般玩家都可以分辨的出。
次品籽料加假皮:把品相不好很难出手的低档籽料烫出假皮出售,买家会以汗毛孔等方法分辨出是否籽料,从而被艳丽的皮色所吸引。买家心理会有花钱买块皮的想法。所以这样要比没皮时的垃圾料容易出手的多,且价格不低。
山料滚籽料加皮:一般体现为大件。有时候我们会看见肉质较好的材料,重量都在1公斤以上,可是上了假皮。本来那块料就可以卖上好价钱,但是为什么卖家还会上假皮呢?有的希望卖上更高的价钱,可是行家里手都看的出来是假皮。其实,做这类假皮只是一种障眼法,把行家里手的注意力转移到皮上,使其疏忽了料子的真假,其实这种所谓的籽料是山料甚至青海料、俄罗斯料、岫玉料的下脚料小块,放入滚筒机内滚磨,磨成卵形,很像籽料,然后再染假皮冒充。
有些造假者甚至把大块山料开成小料磨光。这种假籽料充斥市场。
皮上加皮:俗称“二次皮”,这类假皮一般做在上等籽料上,在本身带皮,皮色不艳丽的情况下在自然皮上加色,从而达到皮色鲜艳,价格翻倍的效果,也可称为“加强皮”。这类假皮层次分明,有真有假,极难分辨。
矿物质假皮“这类假皮是最高档的了,只会运用到高档籽料上,一般为羊脂级的。利用生成籽料皮的天然矿物质用一种独特的配方缩短皮子形成时间,在很短时间里使材料上形成他想要的各种皮色沁色,如果说前几种皮子还可以用84消毒液或其他洗涤用品辨别的话,这种皮子是用什么办法都辨别不了的,属于
“高级”做法,一般卖家都无法获得此配方。
——假的永远真不了
但无论如何造假,总还有让人识破的地方。
真籽料在河水中经千万年冲刷磨砺,自然受沁,它会在质地软松的地方沁入颜色,在有裂子的地方深入肌理。这种皮色是很自然的,叫做活皮。它的颜色浸入玉内有层次感,过渡自然,皮和肉的感觉是一致的。皮上的颜色应是由深入浅,裂隙上的颜色应是由浅到深。
造假皮一是冒充籽料,二是迎合爱玉者喜爱各种皮色的倾向。造假皮的方法是绝密的,据说是用染地毯的染料,用海绵吸足染料,把玉放在里面,再设法渗透。假皮色的原料大多是和籽玉在自然环境下受沁的金属盐同样的东西,大多是枣红皮。这种皮浮于表面,颜色太鲜艳,无过渡的自然层次感,且干涩,不滋润。造假皮的部位都在玉质疏松的地方,叫死皮。这种皮色用开水一烫就容易掉色变淡。
有无汗毛孔,是鉴别真假籽料的真招。真正的籽料,无论多么细腻,它的表面,会有无数细细密密的小孔,非常像人身皮肤上的汗毛孔。这种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表面现象,绝不是人工可以伪造出来的,在十倍放大镜下,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用汗毛孔来鉴别真假籽料非常有效。因为滚料上面有滚磨过的磨痕,一道道的擦痕,而没有自然状态下的“汗毛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