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我们回到老家,历尽沧桑的奶奶拿出她的传家宝——捣衣棒,给我和女儿等人讲家史。 “冬天在一米深的水田里洗黄麻,离家远,为了节约时间,我每天中午吃早上带的干粮,别人一天做多洗10捆,两三天就洗完了。我每天洗25捆,一个冬天洗半个月。”当她拿起那个两头粗中间细的捣棒时,我看到老人的眼里噙满了泪水。奶奶说:“黄麻在秋天收了以后,要打成捆扛到水田里泡到冬月间捞起来再拔下外面的麻,然后在水田边搭一块石板,用棒使劲捶打,直到把黑黑的黄麻洗白晒干再卖。上世纪90年代初,农村提倡搞多经作物,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当时家里很穷,子女多,负担重,为了供子女读大学,于是我每年就多种几分地的黄麻,可以多卖些钱,但是那活路太苦。有一天我在田埂上用搭钩怎么也把黄麻钩不起来,急了,就说,"我不活了",咚!”跳进齐腰深的水里一口气将30多捆黄麻刨到田边,从刺骨的冰水里起来后,马上将旁边的黄麻杆点燃将衣服烤干后,又开始起麻、洗麻。半个月下来,手臂都肿了,到晚上腰就像要断了似的." 听着听着,原本还在嘻嘻哈哈的女儿不出声了,泪水在我们眼眶里打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