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人说:“这年代活得真累!”特别是一些年轻人更是感慨有加。他们奔波在职场、官场、商场、情场、娱乐场,早出晚归超负荷运转,以致黑白颠倒,身体透支,喊累倒有情可原,可是也有一些人,他们并不工作,每日无所事事,靠“啃老”过日子,他们也在喊累,这就有些奇怪了。记得我们年轻时怀揣两个玉米面饼子,每天跑几十里路上学,没有感觉到苦,后来工作了,挣几十块钱,还要养家糊口,也没有感到过累,现代人的生活好多了,为什么还要喊累?分析原因,是人们的生存态度发生了变化,现代人的需求大大超过了他们的父辈。 为什么我们会有那么多需求呢?用佛法的观点看,就是妄心的作用。现代人的需求几乎是古人的百千倍,是否因此就比古代人活得开心呢?其实未必。在妄心的层面,往往会将需求被满足所产生快感当做快乐本身。当一种需求产生时,就想方设法地创造条件满足它。问题是,这种满足程度是变化的,就像身体会对经常使用的药物产生耐药性一样,必须不断增加剂量或更换药物。饥饿时,吃饱就能满足。吃饱后,又要吃好才能满足。吃好了,又要吃得新奇,满足的标准在不断变化、不断提高。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因为生活空间的丰富,物质条件的发达,现代人可以用很多方式来满足或转移因需求产生的痛苦。在古代,没有那么多方便条件,亲人一旦离别,只有苦苦相思。而对现代人来说,想念时打个电话即可传情,即使远隔重洋,买张机票也是能够做得到的。再或者,何况还有电影、电视、网络等各种娱乐可以排遣。但我们要知道,虽然这种需求得以转移,却又制造出另一种需求。 现代人能制造需求,却不能从需求中走出来,反而将需求纵容得越来越大。暂时的满足之后,新的需求立即产生或是升级。这也是现代人日益忙碌、不断追逐的原因所在。按目前的生产力水平,现代人应该过得远比古人轻松才是。事实上,人们普遍感觉很累,因为需求永无止境,操劳也就永无止境。在这些需求中,又有多少是生存所必需的?我们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其中的大部分,都是在无明驱使下产生的需求。进而对需求产生依赖,而依赖就是痛苦之因。我们制造一种需求,就制造了一种苦因。 写到这里,我想到了大悲寺的苦行僧,想到了以苦为师的高福来,想到了古时候生活在水边林下的禅者,他们已经体悟到生命中自足的层面,很少需要任何身外之物来支撑,“日食一餐,夜卧六尺”就是他们的生活需求。虽然生活单调,一无所有,但精神富有,其乐无穷。这是何等的怡然,何等的自在!真正的修行人能安贫乐道,心灵自足,不需要依靠对物欲的满足来安身立命,更不需要用“刺激”来寻找人生乐趣。难怪当年苏格拉底曾在集市上感慨:生活中居然有那么多我不需要的东西! 我不反对人们过好日子,我自己也在追求好日子,问题是要知道什么是好日子,怎样对待好日子。要我说,懂得知足,学会感恩,天天都是好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