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许多人热衷于讨论中医是不是科学的问题,各抒己见,莫衷一是。本文从两个角度分析这个问题,来论证中医并非科学体系。
众所周知,一套理论是否科学,我们可以通过两个方面判断:一是有没有一套完整的、符合逻辑的理论体系,二是能否经过实践的验证。
先说第一点。我们都知道,自然科学的进步与哲学理论的发展是相互促进和相互印证的。随着现代西方自然科学的发展,科学主义和实证主义的哲学思潮兴起,再加上传统的辩证法与逻辑论,反过来极大的促进了现代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在实证的基础上,哈维发现了血液循环,虎克发现了细胞,巴斯德发现了微生物,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解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等各学科相互促进,相互启发,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现代西方医学体系。
与之相反,中医的指导理论还停留在古老的朴素辩证法和臆造的阴阳五行理论基础之上,缺乏合乎逻辑的、实证的科学理论基础,因此不构成科学范式。此为原因一。
反对者马上反驳说:非也,我堂堂中华医学博大精深,阴阳相生,五行相克,奇筋八脉,望闻问切,岂是外国人能明白的?用西方医学体系来做对比没有意义,因为此乃两种不同的文化和科学体系,不可同日而语。
回答这个问题很简单,我们只要对比一下西方医学的鼻祖——古罗马医学就会恍然大悟。古罗马医学认为,世界是由四种物质组成的:火、气、水、土(想想我们的金木水火土),对应到人身上,就是血、黄胆、黑胆和痰四种体液(想想中医的精气血津神)。因此,治病的过程也就是保持体液的冷、热、干、湿的平衡(想想中医的虚、实、寒、热、湿、燥)。
我的天!原来我们赖以为傲的,以为老外听不懂的“辨证施治”,古罗马人早也就“发明”出来了啊?这么看来,中医并没有领先世界两千年啊,至少在理论上而言。
况且从实践而言,中医也并没有占据任何优势。中医用草木香料入药,西方大夫也一样。中医的放血疗法,在西方似乎更加泛滥。我们的神医华佗,据说发明过开颅手术,但没留下任何确实的佐证。2007年我去参观庞贝遗址展时,最令我震惊的,不是大量精美的
黄金首饰,而是出土的一个破破烂烂的小木箱,里边完整的安放着手术刀,止血钳,缝针等全套的外科手术工具。别忘了,庞贝覆灭的时间,是公元79年,中国的东汉初年而已。
判断中医不是科学的第二个原因,是能否经过实践的验证。
反对者马上又发言了:对啊对啊,中医就是经过了几千年的实践,才被证明有效的,当然是科学了。中国人几千年,不都是在中医的调养下繁衍至今吗?这还不是有力的证明?!
这个问题也很好回答。现代科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统计学的进步。科学家通过实验对其理论进行验证,需要做大量的重复工作,直到取得统计学上有意义的数据,其结论才有说服力。而中医缺乏的,正是这一点。
我不否认,中医中药在中国历史上的积极意义,许多中药方子,我们现在仍在使用。但使用时间的长短及频率不能说明问题,因为没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换言之,我拿一个中药的方子,或中成药如“牛黄某某丸”,问中医大夫,治某某病有效吗?大夫根据一套阴阳五行学说再结合多年行医经验告诉你:有一定疗效。然后我再问:有效率是多少?大夫肯定哑口无言。
反观西药,在说明书上有详细的药理说明,副作用,与其它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都有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得出的统计数据加以证明。而中药的副作用呢?“暂不明确”。我们在吃连大夫都不清楚副作用的药,做了成千上百年的小白鼠,到现在连个统计数据都还没得出来。看来,这小白鼠还得继续当下去,直到吃出下一个“龙胆泻肝丸”。
我并不完全反对中医中药。中医中有一小部分游离在阴阳五行理论之外的,依靠传统经验解决结构性问题的药品和疗法,往往简单有效。中药当中也有大量的资源值得挖掘。但这一切正可以说明,以中世纪哲学理论为指导、缺乏现代统计手段验证的中医体系,恰恰不是科学。我亲身经历过我的邻居,通过中医治好了癌症。但开方子的中医既不能说明白他治疗的药理,又不能将其成功经验转嫁到其它病人身上。过了两年,我那邻居的癌症复发了。
一个停留在中世纪的医学体系,至今仍受到大量国人的推崇,反映了国民科学和哲学素养水平仍有待提高。而要复兴中医,必须抛弃掉中世纪的落后理论,通过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对中药进行现代化的研究,开辟一条现代中药的科学复兴之路。
说件题外事。去年我妈咽喉、气管干痒,咳的很严重。中医说是“肺热”,开了不少去“火”药。由于她偏爱中医,白白喝了许多苦药,也不见效果。后来我带她去看西医,大夫判断,是她日常服用的一种降压药导致的过敏。后来把那降压药停了,咽病就好了。
中医爱好者一定会说:看来,是那种降压药导致的“肺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