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生,一直扮演着强势而又正面的形象。但目前这个形象背后似乎应该加上问号。
如此说法并不仅仅来自最近强生发生的系列召回事件,在刚刚曝出的国家药监局副局长张敬礼落马案中,背后的贿案主角之一几乎一致性地指向美国强生。
6月21日,接近药监局的人士透露,“张敬礼出事,主要与药品注册有关,其中包括强生在内的若干家医药和医疗器械企业,通过向张敬礼行贿,来帮助其加快拿到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和药品注册号。”
强生自从1982年开始进入中国,其已经形成从婴儿健康护理品、女性卫生用品、成人护肤品与创伤护理品,到专业医学角度的医疗器材、临床诊断,以及医药产品等庞大的业务群。
而且凭借在心脏药物支架和血糖仪方面的垄断,强生一直享受着高额回报。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张敬礼双规前,强生在中国市场一直扮演着所谓的“正面形象”。尽管近期在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已经发生多起因药品污染事件而陷入“召回门”,但是奉行双重标准的“双面强生”,仍然安然无事地躲过在中国的“应担责任”。
而这一次,如果真的败露在行贿案的风口浪尖,强生恐怕再也无法逃脱干系。
不过,强生(中国)医疗器材有限公司媒体经理蒋柯6月20日依然强调:“强生至今未接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调查,因此部分媒体的表述并不准确。”
卷入张敬礼贿案
自张敬礼双规消息在业界小范围流传时,就有行业人士透露张敬礼遭到中纪委双规是因医疗器械方面的事情。
接近知情人士透露,“涉及张敬礼贿案的企业,美国强生是其中之一,除了强生还包括其他若干家企业。”
知情人士表示,“强生涉案主要是在医疗器械注册上,也包括药品注册,由于医疗器械和药品注册时间比较长,但通过行贿,强生以比较快的速度拿到了注册证和注册号。”
另一消息人士透露,“强生牵扯进张敬礼案件应该是比较明确的。自从2005年郝和平涉案被捕之后,张敬礼就成了国家药监局负责医疗器械的最高领导,大权独揽。”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新药或者医疗器械产品要在国内上市,必须通过国家药监局的注册,而国内药品和医疗器械注册一般时间大约1年到一年半,周期比较长,甚至需要排队等候。
由于其掌握着医疗器械注册的生杀大权,外资企业为了加速抢占中国市场,往往会把张敬礼等人作为了首要的公关对象。
尽管记者采访的多位人士都提到张敬礼案中,强生是涉案的主要企业,但是强生通过张敬礼拿到多少医疗器械注册证和注册号,目前还不太清楚。
不仅如此,对于上述指向,强生也并不认可。蒋柯表示,张敬礼作为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的主管领导,强生公司此前多次和他接触过,“但都仅限于办公室内的事务***流,因此也没有任何细节可披露。”
6月21日下午,强生中国给本报发来官方回应:“强生(中国)医疗器材有限公司不清楚(有关报道中)提到的调查,公司对这种猜测性的报道不予评论。”
贿案疑问
自从郑筱萸事件后,国家药监局收紧了药品和医疗器械审批,这对于急于抢占中国市场的强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坏消息。
消息人士表示,“强生的系列产品在美国早就通过FDA认证,进入中国过程中可能涉及的商业贿赂,也是为了加快其产品的进入速度。从理论上说,外企会更多选择支架等医用医疗器械对中国市场进行公关,“因为这类品种容易形成垄断”。
该消息人士表示,“外资医疗器械在国内控制市场的现象不是个例。以血糖仪为例,我在基层的药店根本看不到国产品种,说强生和罗氏控制市场超过70%一点都不过分。”
另外,医疗器械是一个更新快的行业,大型医疗器械更新周期一般为3~5年,小型医疗器械更新周期更短。本报了解到,像心脏起搏器类、电生理类、心血管、脑血管类等医用高值耗材,产品的更新周期更短,有的甚至2-3个月就会实现产品更新换代。
但是医疗器械不同于药品,没有那么长的市场生命周期,生命周期短的可能只有两三年,但是注册周期一般1年多的时间,一个产品拿到注册证,产品周期有的已经耗去1/3,这时为了抢占市场,企业就会铤而走险,利用非正常手段尽快拿到注册证。
而且问题还不止于此。按照《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产品上市4年后必须进行再注册,4年来产品反愧使用等问题必须在再注册中加以改进,所需的临床试验也要重新进行。
医疗器械经营商康复之家某高层表示,在市场销售中,罗氏的家用医疗器械是排第一位的,但强生这几年发展很快,占据血糖仪市场前两位。强生最早进入中国的是血管支架等植入式器械,但近几年强生的其他器械品种发展迅速,目前,强生的医疗器械业务占其所有业务的30%左右,而且增速最快。
为了抢占市场,强生也会时不时给***施加压力。2009年底由卫生部举办的医用高值耗材增补招标延期,拥有众多产品并急于扩大中国市场的强生十分焦急。今年1月6日左右,强生联合美敦力等美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通过中国美国商会向卫生部施压,要求尽快开展高值耗材的增补采购。
还有消息称,张敬礼可能在其出任解放军总后勤部相关职务时,就已经存在不法行为,此次应该属于“新账旧账的一个了结”。
双面强生
在强生卷入张敬礼贿案之前,强生已经在中国饱受质疑。
今年1月15日,在受到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警告后,美国强生公司宣布自愿召回约500个批次的非处方药。包括泰诺关节炎止痛囊片存在污染等。
但是,美国强生在发布召回令时,并未将中国列入名单。据了解,这些药也在中国生产销售,当时受召回风波影响,国内消费者一直希望强生方面能给出明确的说法。但是当时强生中国方面表示,受污染的药未在中国销售,中国不受影响。
然而,时隔不久,强生再陷召回门。4月30日,美国制药巨头强生公司下属的麦克尼尔公司发表声明,宣布在美国、加拿大等12个国家和地区召回仙特明、泰诺林等40多个批次的药物。并再次将中国排除在外。
面对消费者的担心,强生中国新闻发言人吕晶明确表示,“中国市场销售的产品原料大部分由国内企业提供,不是来自美国,大家不必担心。”
强生在其国内和中国市场执行双重标准,尽管饱受指责,但是仍然岿然不动。
身背张敬礼贿案的嫌疑,这一次强生能否躲掉,仍然是个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