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指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装饰品,戒指的起源及款式的变化贯穿于人类的文明发展史中,对于戒指的含义,有着较多的传说和不少文献记载,而作为消费者,人们只能从美观、实用的角度出发,更关心的是戒指有些什么样的类型和款式,自己买到戒指后怎样佩戴它才算得体。
戒指的款式五花八门,多不胜数,但归纳起来主要可分为五大类,即文字戒、镶嵌戒、
婚戒(夫妻戒)、光戒和花戒。
(1)文字戒:我国清代有文字戒,如戒指上有“福”、“禄”、“寿”、“禧”、“发”、“如意”等字样。类似的文字戒在古代欧洲被称为签名戒,戒指的戒面又宽又大,刻有主人的姓氏或姓名字母的简写,有的并有徽纹(家族徽号)。印章戒亦属于此类。古代的伊斯兰文字戒指,一种是在
水晶、光玉髓、青金石和密蜡等宝石上镌刻上自己的姓名;另一类是在戒面上或宽面的指圈上,刻有向阿拉伯神祈祷的祷文或赞美文字,文字的大意是求神庇助,以获得好运和吉祥。这类文字戒与宗教和民族信仰关联密切。
在戒指的发展过程中,在流行鸳鸯戒指的同一时代,还流行着一种诗文戒指,这是一种典型的文字戒,被称为“诗文戒”。男子把鲜花和这种戒指一起献给自己心爱的女子,以表达心意。刻在戒指上的诗句,不仅有表达爱情的,还有表达友情和敬意的,也有的是刻上圣经中的一些句子,以示祝福。这种戒指一般是作为生日礼物馈赠亲友,在戒指上刻有格言、吉祥词句的习俗,中外皆有。
(2)镶嵌戒:以金、铂、银等金属为戒托,镶上各类宝石的戒指,称为镶嵌戒。早在17世纪,欧洲人便从皇冠上镶宝石得到启发,开始在结
婚戒指上镶宝石。镶嵌戒指在当今已经十分常见,但在过去却是特权阶层的专利,普通人不得佩戴。在英国亨利二世时代,许多权贵将对方的肖像镌刻于戒面上,相互赠送,以增进友情。18世纪,欧洲人喜爱用光玉髓雕刻肖像,作为戒面。到了20世纪,在欧洲大陆流行“装饰艺术”时期,则更加注重戒面和戒指整体款式的设计。时至今日,以
钻石、翡翠、红宝石、蓝宝石、碧玺、祖母绿等等各种宝石镶嵌而成的戒指,在珠宝市场中随处可见。其实,如今的嵌镶戒已包容了诸如文字戒、
婚戒、花戒等各种形式,综合使用了许多装饰手段。这种装饰概念的延展得益于文化的发展、经济水平的增长和镶嵌工艺的进步。
(3)
婚戒(夫妻戒): 结婚时赠送戒指,已有很悠久的历史,古罗马是男士最早赠送戒指给自己心爱的人作为求婚之用的地方。当时这类戒指是用铁制的,戒面图案中的一男一女右手互相紧握。后来,他们用
黄金或中低档宝石,铸成或雕刻成浮雕,通常,上有希腊文字"omonia”,意思为:和谐。
这个习俗及互信的象征到20世纪时重新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法国,戒指上以"bonne foi"表示;在意大利,戒指上则用"fede”一字代替。在以后的700多年中,此习俗沿袭不衰。后来,有些戒指上的图案是相互扭在一起的钢缆,编织成辫状,或者为同心结,这些都象征着婚姻的牢固和男女双方的不可分离。欧洲人相信戒指能使两个相爱的个体一脉相通,当时最典型的戒指是,用浮雕刻出一对夫妻站在一起,面对基督接受祝福。那时的结
婚戒指宗教气息浓厚,戒指在婚姻仪式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受西方习俗的影响,我国的青年男女在相爱定情或结婚时,男方送女方戒指,或长辈赠晚辈戒指的习俗,一直在民间流传。
(4)光戒:又称天元戒,无任何花纹、图案和镶嵌,多由手工或机械锤打而成。光戒的使用不分男妇老幼,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5)花戒:又称为花丝戒或缠丝戒,其上面的图案有同心结或十二生肖等等,各具特色。其中以蛇蝶为设计主题的最有特点:盘卷的蛇缠绕着手指,代表着神圣和永恒。持这种观念者主要是受古埃及人的影响,古代埃及人崇拜蛇,埃及皇后的头饰多以蛇为主题。19世纪的蛇形戒指造型并不恐怖,反而怪趣可爱,多以
黄金、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和烧珐琅等组成别致的图案,线条优美,色泽鲜艳,煞是可爱。
花朵和蝴蝶象征美丽的生命旋律,展示璀璨、轻盈及和谐之意。19世纪时期的戒指上常见的植物有“勿忘我”、“常春藤”等,象征爱情不断成长和缠绕心间,代表坚贞和信守不渝。其中有一类是用宝石镶砌成一朵鲜花,上面伏着一只蝴蝶。成双的蝴蝶比喻男女二人精神和形体的融合,中国人也有这样的观念,如中国著名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化蝶”。欧洲人认为蝴蝶是“灵神”的标志,所以,在欧洲的花戒中常有蛇与蝴蝶结成在一起的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