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宝精品导购互动平台 投稿
         
1  /  1  页   1 跳转

精英生活

好事磨磨磨
头像
离线 组别:珠宝小达人
1576.6 个金币
积分1167
帖子 881      精华:1
喜欢的明星:
注册时间 2010-02-24
发表于 2010-02-26 09:09 只看楼主


(转)春节算是过完了。我远在太平洋另一侧,对国内的节日只能凭网上的新闻来体会。其中印象深刻的,一是垃圾春晚,一是“剩女”租男友回家过年。
这两条给我印象深刻,不是因为有什么新奇,而是陈旧得出奇:每年春节前后的新闻热点中,总少不了这两件事情。春晚我二十年前就不看了,在此不提。
 
对于剩女,我倒觉得有些大家没有讲的东西可以贡献。据说剩女又称“3S女人 ”:Single、Seventies、Stuck(单身、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被卡住了)。她们中的不少人学历高、收入高、条件优秀,却在婚姻上得不到理想归宿。
剩女居然和三个英文单词联系起来,说明不是中国孤立的现象。再看剩女的个人条件,她们不是丢在地上没人拣,而往往是有些高不可攀。实际上,剩女是女性在全球崛起的一个侧影。去年最后一期《经济学人》就发表一个女性专刊,预测今年是个女性年:在美国的劳动力中,女性将首次超过50%。在以发达国家为核心的“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成员国中,女性大学毕业生已超过了男性。欧盟地区本世纪以来创造了八百万个工作,其中六百万被女性占有。在美国,最近的经济衰退又被称为“男人衰退”。因为在这次衰退中丢掉工作的人里,四个中有三个是男人。
不久前《纽约时报》也报道,越来越多的美国家庭,妻子比丈夫收入高,学历也高。1970年,有28%的女性嫁给比自己学历高的丈夫,20%嫁给比自己学历低的。到了2007年,这两个比例分别变成了19%和28%。这大概意味着美国家庭中妻子的平均教育水平已经超过丈夫。1970年,只有4%的家庭妻子比丈夫收入高,到2007年,这个比例则达到了22%。
剩女现象的出现,和迅猛的社会转型密切相关。首先,是长期处于优越地位的男性心理不平衡,和优于自己的女性无法相处。美国素有女性教育的传统。在十九世纪末到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经常是女性高中毕业,甚至上了大学,然后嫁给一个教育程度比自己低的丈夫。不过,那时的规矩是,即使女性的教育程度高,也要在家当贤妻良母,大老粗的丈夫照样是一家之主,是挣钱的人。但是到了战后,知识越来越值钱,加上女权主义使妇女走出家庭,男性的收入优势就保不住了。钱包瘪了,信心就不足。《纽约时报》那篇报道一开篇就讲一位德国出身的女服装设计师刚刚和蓝领的男友分手,理由是对方实在太自卑。
另外,女性地位高了后,心也高了。美国有研究表明,女性如果单身,收入和男人相当。可一旦当了母亲,事业就中断或受到重大影响,收入就明显低了。对许多女性来说,结婚不仅是屈就,而且还降低了一个阶层。
其实,大多数剩女还是渴望正常的家庭的。只是,面对新的现实,男女都必须转过弯来。如果在总人口中女性教育水平明显高过男性,日后收入也自然要高一些,正常情况下,一般家庭当然是女人学历高、挣得多,男人多少要在经济上依靠女人。现在,美国人正在转弯子,越来越多的男人接受比自己强的女人,甚至有调查表明,上过大学的女性比没有上过的更容易结婚。中国社会或许也需要转一转这个弯子。按说,有“剩女”便有“剩男”(除非人口中的女性比例远远高于男性),但为什么剩女比剩男更容易成为新闻呢?我们的社会,似乎观念上还是把“嫁人”视作女性的要务,把男人当成干活的。结果女性嫁不出去是新闻,男人失业是新闻。殊不知,假以时日,女性也许才是更有价值的劳动力哩。
yqlyll
头像
离线 组别:珠宝达人
5408.6 个金币
积分3094
帖子 2016      精华:2
喜欢的明星:没有
注册时间 2010-01-03
发表于 2010-02-26 20:43


进来看看 现在剩女剩男都很多
1  /  1  页   1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