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宝精品导购互动平台 投稿
         
1  /  1  页   1 跳转

我爱翡翠

林夏zhubao
头像
离线 组别:珠宝新生儿
20 个金币
积分54
帖子 18      精华:0
喜欢的明星:刘德华
注册时间 2016-04-02
发表于 2016-04-14 16:18 只看楼主


​根据最新的市场抽检结果显示,玉石产品合格率不足八成,不合格产品的主要问题为:产品材质不符合标准规定,存在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现象。其中,两成多的不合格产品中,所谓的翡翠竟然是用大理石、玻璃等造假而成。



此次抽检合格率为79.7%。其中,从生产企业抽查的产品均合格,而从网络、电视购物等电商平台抽查的产品合格率则只有59.5%。


有些网络电商用毫无关联的其他玉石名称来修饰产品,或故意混淆产品的真实属性,如‘翡翠绿’,或不说‘大理石’而说‘天然玉石’,然后用技术手段处理图片误导消费者。


从价格上来看,500元以下产品的合格率只有66.7%;500至999元的合格率为82%;1000至1999元的合格率为87%;2000元以上的全部合格。





抽检发现,目前市场上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欺诈消费者的情况:


【以假充真】
在此次检测中发现,有16批次产品材质不符合标准规定,占不合格产品的近七成。最为常见的方式就是以假充真,即用人造玉石或低档玉石假冒高档玉石,如用低劣的大理石或绿色玻璃来假冒天然翡翠。


【以次充好】
一些不法商家还会用质量较差的玉石经过人工处理美化后冒充高品质天然玉石,最为常见的就是我们俗称的B货、C货当成A货来销售。比如用劣质翡翠经过漂白、充填或染色后冒充高档天然翡翠。


【产品标识不清】
“阿富汗玉镯子”,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看到这样的标称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购买到的是玉镯子,但事实上呢?鉴定后发现实际材质为大理石。在此次抽检中,有8批次产品的标识不合格,占不合格产品的33%。


珠宝玉石按规定要以其基本名称命名,但在抽检中发现部分产品以产地命名,导致消费者无从知晓销售的珠宝玉石到底是什么材质,有误导消费之嫌。


【一种玉石两个名】
按相关规定,珠宝玉石命名不能包含多个珠宝玉石名称。但此次抽检发现,依然有商家我行我素,如一款产品标称“翡翠碧玉原石”,使用了“翡翠”和“碧玉”两种玉石名称命名一种玉石,让人弄不明白销售的产品到底是“翡翠”还是“碧玉”,而鉴定结果显示,这款产品实为玻璃。


【产品虚假宣传】
“傍大款”现象在玉石首饰销售过程中也不少见,部分商家在宣传自己的产品时,总喜欢使用那些高档珠宝玉石名称、专用评价术语来美化所卖产品。如用“翡翠绿”“冰种”等翡翠专用术语修饰、美化石英岩、大理石等低档产品,误导消费者选购。






翡翠的价格都不菲,要如何才能买到货真价实的产品呢?


小编的建议是一定要到长期固定的经营场所选购,景点、淘宝网店等渠道要慎重选购。对于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翡翠,更是要多留个心眼。



此外,掌握一些基本玉石常识很有必要。


A货是指未经任何人工化学处理的天然翡翠货品。
B货本来是低档翡翠,一些不法商家使用强酸处理漂洗,去除杂质色,再填充其他物质。玉质虽是天然的,但结构已被破坏,佩戴一段时间后,其色、质均会变差。
C货玉质是真的,颜色是人工加入的。




那么,作为普通消费者,该如何辨别真假A货呢?


A货翡翠成品用手触摸都有凉感,如果用拇指反复顺摸10次以上会有沾上水的湿感,而B货翡翠手摸温滑,就好像摸玻璃或不锈钢器皿一样,没有那种天然翡翠的温凉感。


现在有商家在销售时还会通过验钞机来帮助消费者鉴别,尤其要提醒的是,如果是处理过的翡翠,会带有荧光,部分商家却用“有荧光才是A货”来欺骗消费者。
专注中高档满色A货精工翡翠镶件
1  /  1  页   1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