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在旧石器时期,人们就开始利用石质装饰物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新石器中晚期,出现了大量的石质工具、玉器和宝玉石工艺品,如用岫玉(红山文化代表玉石)、绿松石等制成珠、环、坠、镯等,使宝玉石开始向独立的行业迈进。 夏商周时,玉的应用已十分广泛,“上至天子,下至庶人,未有身不佩玉者”。此时的玉料特点是在原有玉料种类中,和田玉有一定程度的增加,珍珠和天河石等开始使用。春秋战国时期宝玉石品种、原料及加工业均有所发展,原料品种除和田玉外,还有岫玉、独山玉、玛瑙、孔雀石、水晶等。汉代是中国宝玉石业历史的转折点,一改秦代破坏玉石业的政策,力求恢复夏、商、周三代重玉的传统,振兴和发展了玉石业。如有名的“汉八刀”。 晋代,天竺(印度)的钻石传入中国,促进海内外的宝玉石和宝玉石知识的交流。唐宋时期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宝玉石业呈现出进一步的繁荣。西安市郊何家村唐代金银窖中的银罐内出土有红、蓝宝石。在玉器业方面,除了生产传统摆件外,随着贵金属的广泛应用,金银镶玉镶宝首饰有很大发展,如出土的南唐的银錾金玉步摇、宋代的玉折枝花饰等。在南宋出现了民办宝玉石商品交易,如临安(杭州)的“七宝社”,出售玉花瓶、水晶、宝石等。 元、明、清三代的宝玉石行业有了更大的发展,生产、贸易和文献著作空前繁荣。出现了大型玉雕,如元代的“渎山大玉海”,浮雕各种海兽栩栩如生,用玉料3000多公斤;清代大力开发国内原料和进口原料。特别是乾隆年间,宝玉石业进一步振兴,国内宝玉石原料开发规模进一步扩大,缅甸翡翠开始由云南大量输入到中国,很快掀起“翡翠热”。印章石刻艺术品向民间发展,名贵品种不断发现。宝玉石著作亦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清末至民国宝玉石业由封闭转向开放,尤其是宝玉石原石及其制成品品种有所扩大;加工工艺吸收了欧美经验,掌握了托镶、挤镶宝石和钻石的方法。
|